第743章 李严更名(第2/3页)
作品:《霸蜀》魏霸笑了起来:“九品官人法本来就是世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制定的,哪能让你我这些寒门占了便宜去。算了,士载虽然有想法,可是毕竟缺乏实践经验,你好好的带带他,将来你们一起并肩作战,好好教训那些门阀。”</p>
“喏。”靳东流躬身应喏,又向邓艾施了一礼:“邓兄,以后还请多多帮衬。”</p>
邓艾面红耳赤,连忙躬身还礼。</p>
大司农马谡将丞相府转来的奏疏又看了两遍,依然有些迷惑。他搞不懂魏霸在干什么,难道他真的以为天下太平,要让利于民,与民休息,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名声?</p>
这可不像魏霸的脾气啊,他要是这么傻,还能活到今天?</p>
马谡想不明白魏霸在做什么,但是他明白丞相府的蒋琬、张裔在做什么。作为丞相府曾经的首席智囊,马谡对蒋琬这些人太清楚了。马谡估计,蒋琬他们十有八九也搞不懂魏霸在做什么,他们只看到魏霸主动下调治下的关津赋税有抢夺丞相府控制赋税的可能,所以把这个难题推到他这儿来了。</p>
南阳大战之后,马谡因功升为大司农。大司农位列九卿,主管天下财赋。从上下级关系上来说,他又归丞相府统领。李严把他安排到这个位置上,既可以说对他的重谢由千石的镇北大将军长史一下子跳到了二千石的九卿之一,不能说不重,又可以说对他的培养将来要接任诸葛亮做丞相,统领天下财赋,先在大司农的位置上实践一番,无疑是最稳妥的安排。</p>
不过,马谡却另有想法,李严这么做。实际上是不希望他触及到他的利益。禁止他再碰兵权。他就算接任了丞相,也和吴国的顾雍差不多,只是个摆设,想和诸葛亮一样军政一把抓。那是想都别想了。</p>
因为李严有意把兵权交给更信任的人。</p>
从近期来看是孟达。孟达由镇东将军一跃而成为卫将军。仅次于大将军李严和车骑将军吴懿。吴懿是诸葛亮的附庸,诸葛亮一失势,吴懿必然失势。孟达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李严之下的最高将领,可以帮助李严掌握军队。</p>
从长远来看,可能是他的儿子李丰。李丰因为镇守成都有功,刚刚升任辅军中郎将。这是一个虚职,却统领着大将军府的一切事务,实际是李严的副手。</p>
假以时日,有李严这个父亲在后面撑着,李丰就算能力有限,在军中的地位也会逐渐上升。如果李严再把女儿送进宫,做了皇后,李丰接任大将军更是毋庸置疑的事。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大将军从来就不是靠战功就能担任的。</p>
对李严的这点小心思,马谡心知肚明,甚至不屑得去抗议。按照当初心照不宣的约定,这个位置应该是他的,然后是魏霸的,现在李严动了私心,要把这个位置留给自己的儿子,他也不考虑考虑魏霸的反应。如果魏霸是一个肯接受现实的人,他何至于和诸葛亮闹到今天这个地步。</p>
马谡太清楚魏霸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所在了。</p>
丞相府也罢,大将军府也罢,马谡都不在乎。他现在在乎的是魏霸的态度。在李严和诸葛亮没有分出胜负之前,他还需要魏霸的支持,在这个时候,他才不会傻到去让魏霸起疑心呢。</p>
怀疑像野草,一旦有种子落下,就很难根除。特别是他们这种信任基础本来就很薄弱的利益联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