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不听话,换个听话的(第2/3页)
作品:《大唐虎贲》那个结果万万不是他能够承担的,莫说是他,就算是高句丽王高建武也承受不起。</p>
换与不换,高慧真别无选择。</p>
李云聪接下来又提出了诸多要求,他们的目的就是撤回长白山,一系列的要求都与这安全有关。</p>
高慧真也不愿墨迹,应了所有要求,也没有想耍什么手段。李云聪这伙人在国内城多待一刻,国内城就伤一份。大伙儿也都不是傻瓜笨蛋能够轻易糊弄,万一逼得狗急跳墙,在国内城放个一把火,足够他吃一壶的了。</p>
**********</p>
国内城落陷在高句丽犹如晴天霹雳,但真正令高句丽震恐的还是乙支文德的死。</p>
上下都有一种擎天柱倒,大厦将倾的感觉。</p>
尤其是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p>
高建武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君王,也很有本事,他是上任高句丽王高元的弟弟。</p>
当年隋朝水陆大军四十万袭击平壤,高建武率领几千兵马击破了隋朝由大将军来护儿率领的十万水军,取得了第一步战果,紧接着再由乙支文德大破三十万隋兵。毫无疑问的说,隋朝的四十万水陆大军,便是败在高建武、乙支文德两人之手。</p>
高元早故,高建武即位号称荣留王,但他这个王当得并不自由。渊子游这个逼退乙支文德的高句丽第一权臣,主导一切国事,高建武空有雄心壮志一身抱负,却沦为傀儡。</p>
为了渊家长存,临终前渊子游动用权势“破例”,使大对卢这个掌控军政大权的职位成了渊氏家族的私产,顺利传给了他的儿子渊大祚。</p>
渊子游作为高句丽崛起的名臣,地位好比汉之萧何张良,蜀之诸葛亮,纵然乙支文德一战封神,也比不上渊子游大得人心。</p>
但渊大祚远不如渊子游,固然坐着大对卢的位子,掌握着高句丽的军政大权,却限制不了高建武这个王的崛起。</p>
高建武不断的凝聚力量,打着先收大将权最后逼迫渊大祚下台的伎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