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一个不好的消息两张合一(第2/3页)

作品:《大唐虎贲

这则消息就如晴天霹雳一样,在突厥上空回想荡漾。</p>

整个突厥都震惊了,整个突厥都露着恐慌……纷纷四散高呼:</p>

东方的恶灵来了!</p>

“阿尔桑.杜奥莱”正向他们突厥挥舞着巨大的镰刀,要将他们斩尽杀绝,要将他们一网打尽。</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从来没有一个人在突厥内部有那么大的名望,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如罗士信一般,给突厥制造如此恐慌。但是罗士信做到了,他就如呼喊的一样,成为了纵多突厥人眼中的恶灵,一个随手能够夺取他们性命的存在。</p>

颉利得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气得勃然大怒,不住的大骂:“废物,一个个都是废物足足三个部落,将近六万的兵马,还有十数万的族人,就这样,一天,一天还不到就让罗士信吃掉两个部落,我精心安排的防线,连一天都没有坚持住!我狼神的后裔,怎么会有这般无能的子孙。”</p>

经过突利造反一事,经过罗士信的教训,颉利成长了不少,比以前更加懂得收买人心,比以前更加懂得坚忍的定义。但是到了这个地步,突厥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颉利情不自禁的失态,忍不住的破口大骂,以掩盖自己的心虚。作为突厥的汗王,他最了解突厥现在的情况。</p>

经过长达两年的内战,他们手中的兵力都因互相残杀而锐减近乎过半。因为打内战,他们没有丰足的时间狩猎储备物资,许多部落都没有过上一个好的冬天。冻死饿死着,比比皆是。偏偏着大冬天的,还受到了薛延陀的袭扰。</p>

多出打击,无不象征着一点,突厥已经危在旦夕了。</p>

耐着性子,颉利强压着心底的动荡,想着破局之法,想着应该如何带领突厥走向困局。</p>

“先生,你有什么办法?”颉利实在想不出对策,只能求着依为臂膀的赵德言。</p>

赵德言脸色也是一片冷峻,甚至都忘记了作秀**,手中的羽扇用力的扇着,似乎要将脑子变得更加清醒一些。</p>

“当今情况,万分危急,大唐兵分三路而来,意图将我们困死北地,一举灭之。现在只有三策可以选择。”</p>

赵德言能够成为颉利心腹,以一个汉人的身份,成为突厥第一谋士,还是有些能力水平的,短时间内便整理了一套应对的方案。</p>

“第一策,转移牙帐,将汗庭往北撤移,直接逃出唐军的三面合围之势。只要逃入极北之地,唐军搜寻不到我军踪迹,时日一长,他们必然会因为粮草不足而自行退去,此乃万安之法。”</p>

颉利闻此言,眉头皱了皱,这向北一路逃亡,确实可以保存一定的实力,但是等于将突厥所有的一切都放弃,全部都送给唐朝。</p>

唐朝也许不稀罕草地,可薛延陀稀罕,若趁着他们北逃之际,薛延陀趁势而起,将他们的草场都占据了,那该如何是好?</p>

薛延陀现在已经得到了唐朝的支持,当他们坐稳北方草场,只凭他们这群残兵败卒,如何反攻的回来?</p>

想起薛延陀的可汗夷男,颉利就是阵阵头疼,早知他会带来如此危害,最初就应该听信义成的话,将他杀了,也不至于落入今日的地步。</p>

甩去了胡思乱想,颉利道:“还有两策是什么?”</p>

赵德言道:“唐朝的意图是合围,将我们困成瓮中之鳖,但是我们若是能在翁中开个缺口,就能够打破他的合围战术,能在草原上如鱼得水,来去自如。我们在草原上占据着天时与地利,比耗时间,我们耗得起,但是大唐却耗不起。”</p>

颉利眼睛一亮,以有了决定,但还是问道:“最后一策?”</p>

“向西撤退,向统叶护可汗求援。”赵德言偷偷的一言。</p>

颉利脸色剧变,显现一丝厉色道:“住嘴,这话在让我听到,绝不轻饶。”</p>

赵德言闭嘴不言。</p>

统叶护可汗也是突厥的一个可汗,只不过与颉利不同。颉利是**厥的可汗,而统叶护却是西突厥的可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