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亦师亦友亦情人(第3/3页)
作品:《雅骚》金琅之心想张原在华亭也需要人手,这来福大手大脚,熟知华亭市井,跑腿听差不错,便道:“那你就在这酒楼待着,待张公子到,我让人来唤你去。”</p>
来福大喜,赶忙磕头。</p>
金琅之、范昶、翁元升、蒋士翘四人又商议了一会,决定先各自联络平日交情好的生员以及与董氏有仇隙的人家,待张原来华亭时,群起控告董氏——</p>
午后申时,范昶回到家中,再读金琅之留在他这里的那篇“书画难为心声论”,越看越觉得妙不可言,此文一出,董其昌斯文面具被剥去,世人皆知董其昌之丑,范昶渴望董氏身败名裂之心迫切,很想让董氏父子看到这篇檄文,董其昌、董祖常肯定会气得七窍生烟吧。</p>
范昶越想越急不可待,便叫了三个粗通文墨的家人,连同他自己,将这篇倒董檄文飞快地抄了十几份,本想让家人连夜去各得通衢张贴,却又怕被人发现是他范氏家人张贴的,思得一计,让一个精明能干的家仆持这十几张倒董檄文望月望海酒楼找来福,不说是谁吩咐的,就说这是传扬董氏父子恶行的,让那来福到城隍庙、府县申明亭、乡贤祠、儒学大门和南北码头等热闹处张贴,叮嘱来福要小心谨慎,莫让人发现——</p>
来福不识字,听说是要宣扬董氏恶行,慨然答应,带着浆糊,卷了这十几张纸,在夜深人静时,到处张贴。</p>
范昶次日一早来到离家最近的乡贤祠前,果然看到祠前粉墙上贴着一张醒目的倒董檄文,已有不少人在围观,但识字的人不多,若无一定蒙学基础就是识字也不见得看得明白,都在嚷着问写的什么?</p>
范昶便摇摇摆摆走近,问:“都在看些什么?”</p>
有那识得范昶的人便道:“范秀才来了,范秀才学问高,请范秀才看看这榜文,是不是与官府征收钱粮赋税有关,该不会又要摊派吧?”</p>
范昶便将榜文又看了一遍,一句句解释给众人听,众人面面相觑,中有一人道:“这岂不是说的董翰林董老爷?”</p>
人群纷纷道:“就是说的董老爷。”</p>
范昶见众人明白了,当即抽身而退,赶去华亭儒学,那里才是风口浪尖,且看诸生们如何议论?</p>
范昶来到县儒学,正如他所料,一群生员围在学宫棂星门前激烈议论,谈的正是这篇“书画难为心声论”,这些生员自然不需要范昶解释,此文虽未提董其昌名字,但只要是华亭人,就知道这此文锋芒正指董其昌——</p>
晚明诸生好议时事,有董其昌这么个“人心险于山川”的话题自然要热烈讨论,范昶当即与诸生共议,正议论间,忽见来了两个打行光棍,上前揭了榜文,问诸生:“这谁张贴的?”</p>
诸生岂会理睬,纷纷喝骂光棍无礼,两个打行青手不敢惹这些秀才,卷了榜文就跑了。</p>
范昶便知董氏父子已经知道这事,心里暗叫痛快,董其昌必定暴跳如雷了吧。</p>
诸生纷纷猜测这文是谁写的,范昶自然是装作不知,见金琅之还没来县学,便去金府访金琅之,说了昨夜之事和今日所见,金琅之叮嘱他要小心,莫要让董氏的人察觉,既然檄文已传出,董氏收缴也无益了,此事必传得沸沸扬扬——</p>
——————————————————</p>
谢谢书友们的月票和推荐票,在雅骚困难的时候,书友们伸出了热情之手,小道非常感动,今天是来不及二更了,只写了四千字出来,明天一定二更,感谢书友们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