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返回(第3/3页)
作品:《华鼎》“两位小子在这作甚,莫不是来偷番薯的?”一老者忽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怒声道,由于流民涌入的缘故,一些饿极了的流民自然是不管不顾,着实祸害了不少番薯地,让老者颇为心痛,故而看到陌生人站在自家田地里自然没啥好脸色。</p>
士子青年脸皮一跳连忙道:“老伯,我等只是过来看看这等新作物的,绝无偷窃之心。”</p>
老者观察了一下两人,觉得衣物气质都还不错,当不是那等偷窃之辈。</p>
“其实就算你们有心也不必如此,只需再往前走数里自有粥棚。”老者缓了缓脸色道。</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粥棚?”士子青年脸色一愣,然后明白了何意,心下有些暗赞刘峰果是仁义之辈。</p>
“老伯,这地里种的是何物。”一旁的黝黑青年笑着问道。</p>
“番薯。”老者简洁的回道。</p>
“番薯是何物,我怎没听说过。”</p>
“那是你见识短,我这就给你讲讲。”老者说着就侃侃而谈起来,其实放在数月之前他自是也不知道。</p>
但是有着大卫在,为这些熟知农事的老人讲课,才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明白了如何种植,为此刘峰还专门兑换了徐光启的《甘薯疏》,并让人改成白话文版本。</p>
这老者颇为富裕也不在乎那点工分,于是买下来让孙子天天给他读,久而久之,他也成了半个番薯专家,在整个麻青镇仅次于大卫这名外来传教士。</p>
“不知老伯提到的那个《番薯疏》是何人所做,老伯可有存本?”黝黑青年两眼放光的问道。</p>
虽然无论哪家学派都知道农业重要性,但是历朝以来写有农术的书寥寥无几,而据这位老伯的言语可见那书绝对非他所见的任何农书,顿时有些见猎心喜。</p>
“据大人所说是一位叫做徐光启的先贤,至于书嘛自是有的,不过轻易不得让他人观看。”老者笑道。</p>
“铣愿花钱购买,还请老伯看在小子一片拳拳之意上,成全小子吧。”黝黑青年赶忙说道,他也明白法不可轻传的道理。</p>
“嘿嘿,你可有我麻青镇户籍?若是没有老夫绝不会卖的。”老者没有丝毫动摇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