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入城(第2/3页)

作品:《大明官

他不由得笑道:“当今欣逢盛世,国泰民安, 娄先生说的哪家怪话?”</p>

娄天化摇头道:“朝廷死气沉沉, 诸公都在混日子,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派,满堂和气, 而地方上又是贤良遍布......两项合起来我们的买卖就难做了。”</p>

方应物不禁想起了上次到京城的遭遇,深以为然。感到娄天化这句话饱含深意,以他的智商也想了片刻才想透。</p>

朝廷懒政不折腾,同时地方上都是贤明的好官,这听起来很美,怎么成了娄天化口中的“世道艰难”?</p>

随后方应物才想明白,朝廷一潭死水不内斗, 也就用不着他们这种消息贩子,至于锦衣卫东厂这些,根本不需要从他们手里搞消息。而外地官员不进京办事,地方百姓不进京鸣冤,他们这些包打关节的掮客同样没事做。</p>

当然, 从这句话里还能体会出更深一层的意思。为什么当今天下,地方官品质好、素质高?那是因为天子虽不是圣明天子但也不爱杀人, 凡是因为进谏惹他烦的,通通都赶到地方上去, 眼不见心不烦。</p>

导致大把大的贤臣散布地方,只能对京师望而兴叹。比如方应物的便宜外祖父王恕就是经典例子, 他老人家已经在地方混的都忘了京师是什么模样了。</p>

忧国忧民、敢于发飙的贤臣一个个都被赶走了,朝廷里留下来的自然大都是万安、刘吉这种。也只有科道还保存了一丝清流,时不时在这个被士林舆论判定为“黑暗”的时代呐喊几声。</p>

方应物挥挥手, 说出了娄天化最想听到的一句话:“眼下先不多说了, 今晚请你吃饭!”</p>

这时候,在浙江会馆坐堂的黄掌柜才慢慢悠悠的走上前来, 对方应物道喜:“经年不见,颇为念想。直到前几日看到了友人寄来的乡试录,方公子高居第三,如此佳绩实在可喜可贺!</p>

如今已经是父子前后科举人的佳话,待到来年春闱大比,方公子若再次高中,那就更是父子进士的佳话了!”</p>

方应物谦虚道:“黄掌柜谬赞了。”</p>

黄掌柜微微一笑,“今日天色不早了,而令尊居住在西城,距离会馆还一些路程,若仓促赶到那里多有不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