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伏阙下(第1/3页)

作品:《大明官

第658章 伏阙(下)</p>

正说着,方应物突然后退两步,深深弯腰对着刘棉花作揖道:“眼看又要奸邪当道、危及社稷。内阁虽为群臣之首,但其余阁臣皆不可指望,故而老泰山不出,更待何时?”</p>

刘棉花这样人老成精的人,听了方应物这几句话也不由得感到心驰神往心潮澎湃,想象起自己率领百官,为了正义伏阙高呼的伟大场面。</p>

一个正气浩然、风骨凛凛的谨身殿大学士刘吉出现在舞台上,为了社稷国本而抗争,又将是什么效果?</p>

刘棉花终于被方应物说的动心了,不再反驳什么,低头沉吟不语,认真盘算着利害得失。不得不承认,自家女婿确实制造出了一个刷名声的机会。</p>

这么些年来,自己一直小心翼翼的不去触犯天子,这才让自己的地位稳如泰山,平平稳稳的从词臣一直做到了次辅。</p>

但今次如果有所反应,那很有可能会让天子不快。天子不快的后果,就意味着自己的地位不稳了。</p>

但刘棉花又一想,自己的**生涯已经进入了末期,大概也到了盖棺论定的时刻。作为纵横十年的成化朝大学士,自己肯定要青史留名。可是自己难道真要带着“纸糊阁老”和“棉花”的评价记载入史书?</p>

站在这个关口上,自己所能失去的,最严重情况就是**生命止步次辅,自己就此丢官回乡养老。其实人生到顶当过次辅还有什么可遗憾的,不能再有寸进也正常。</p>

至于天子本人,只怕没几年寿命了。即便自己触怒了天子,最多也就是潜伏几年而已,运气好自己能熬过去,运气不好也就是自己先死。</p>

更何况与方家结了亲,方清之正当盛年,方应物前途无量,可以说刘家下一代和下下一代都有了保障,大大减少了自己对子孙的后顾之忧。</p>

综合看起来,自己可能失去的实在有限。但相比之下,自己有可能得到的却远不止于此,甚至是改写史书形象的机会。换句话说,自己完全承担得起风险,也值得去冒一次险。</p>

反复权衡过利弊,多疑的刘棉花忽然又想起一个问题,便开口问道:“你们方家有足够的号召力,为何不自行其事?”</p>

方应物苦笑道:“老泰山多虑了,我父子难道不该避嫌么?”刘棉花闻言愣了愣,亦哑然失笑,自己真实关心则乱,想得太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