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从来未有事求月票(第1/3页)

作品:《大明官

第664章 从来未有事(求月票!)</p>

让方应物愤怒的不是穆部郎的选择,而是穆部郎的态度。说什么“没有其他缺位”,这都是哄骗三岁小儿的说辞,更别说“不要讨价还价”这种盛气凌人的话。</p>

其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八个字,确实也是名利场中大多数人的写照,人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p>

如果吏部文选司郎中穆文才穆大人仅仅是“身不由己”之下的无奈,方应物可以为此不爽,但不会为此愤怒,这是在名利场厮混时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他不能指望穆文才会同甘共苦,毕竟穆部郎不是项成贤,不是刘棉花。</p>

但穆部郎所表现出来的,不是无奈之下的中立,而是有意疏远和划清界限,换句话说就是嫌弃,可能还带了点生怕被连累的心思。</p>

对于师出同门的方应物而言,这种态度大大出乎他的预料,无异于是一种轻蔑和羞辱,甚至说是背叛也不为过,所以才会感到愤怒。</p>

方应物当即就想发作,但怒火在心头晃了一晃后,便又强自压抑了下去。忍气吞声的开口道:“穆大人有所不知,家父体弱,而云南实在太远。还请三思,我方家感激不尽。”</p>

此时非彼时也,虽然方应物自信有光明的前途, 但目前脚下却是曲折的道路, 识时务者为俊杰,不看路容易被绊倒。</p>

他先前以为麻烦要出在吏部尚书尹旻这里,所以方应物才会鼓动老泰山刘棉花对尹旻下手,也算是围魏救赵的法子。没想到, 麻烦却先出在了吏部文选司这里,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情况。</p>

中下级官员的铨选程序就是文选司拟定,吏部尚书签押。一旦吏部尚书和文选司郎中统一了立场并顺利完成铨选程序, 那结果就很难更改了, 有时候程序正义也是能堵住悠悠众人之口的。</p>

而去若真让吏部快速的把父亲官职定了下来,那说什么都晚了, 方应物想再否决, 需要花费百倍力气也不一定成功。</p>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方应物想到这句古话,故而把火气压了下去, 老老实实的装孙子求人。</p>

穆部郎稍稍犹豫了一下,但也就是一刹那。然后便不客气的逐客道:“本官自有裁量,方大人在此纠缠无益,当心被弹劾干扰铨政!还是回去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