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与君一别何日见(第2/3页)
作品:《迷失在宋末》曾广伟屁颠屁颠的,带着三名民勇担着杨大人,往韩府报功去了,一路上贼笑着,“我应该杀几个呢?八个?是不是太多了些,杨大人不过才五个,就是四个吧,嗯,就这么定了。”</p>
两百贼匪,到了李凌成这里变成八百,他那里知道,到了韩肖胄那里,大笔一挥,变成两千五百贼匪。韩肖胄隐晦的暗喻了相州平民伤亡很大,幸喜贼首张超已经授首,余孽陶俊虽然孤守相州,已经是负隅顽抗,城破必在数日之内。当天下午,韩大人就上书,并将张超绞首,连同折子一并发往京都。</p>
这份折子首先落到了兵部侍郎邱中的手上,邱中正要屁颠屁颠的往张邦昌处去报喜,却被李纲拦下,李纲拿过一看,折子上全是什么“在丞相大人英明领导下,相州知府韩肖胄怎么怎么样,军民一心,斩获敌首多少……”原本想挖苦一番,陡见到折子不起眼的地方,保举岳飞等人将功赎罪字样,李纲恍然,原来如此,难怪连韩肖胄都能杀敌,“哼”了一声拂袖而去。</p>
张邦昌见到这份折子的时候,原本十分高兴,但很快就像吃了苍蝇一般,当他问“这份折子还有什么人见过的时候”,邱中说是太师李纲看过了,张邦昌“哦”了一声,只得作罢。说来,也是岳飞等人的运气好,幸好张邦昌不知道李凌成是何许人,要不,难说他不会弄权。</p>
张超原本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按理说就算岳飞原本死罪,保个九品的“忠义郎”留于相州军中任用,也是可能的,但张邦昌大笔一挥,直接勾去了。冠冕堂皇的说是皇恩浩荡,免了岳飞、李凌成、牛皋六人死罪,赐予白身,又说些衷心报国的**话,当然这是后话。</p>
曾广伟走了不久,就有民勇来报:相州城门紧闭,城内依旧是烟火燎天,哭声喊声一片,张显所部封锁了安阳至相州的大小要路,共擒获贼人密探十人,经审讯后,已经押往韩府。</p>
李凌成让士兵们冲安阳城高喊,“里面的贼人听着,张超已经授首,速速打开城门投降,可免尔一死……”之类的场面话,但回应的总是一排排的箭矢,李凌成原本就没指望安阳城的匪军会投降,因为里面必然有陶俊的亲信,陶俊不死,他们是不会投降的,让他们知道张超已死,目的是让贼人慌乱,不敢突围而已。</p>
李凌成让两员参军各带五百民勇,守住安阳南北城门要道,严禁任何人进出安阳城,并责令不管任何情况都不得攻城,违令者斩!将其余民勇留于驻守安阳军的后勤保障。又吩咐前来报讯的民勇,让张显半个时辰后,于相州城东等着与“大军”回合。</p>
这些民勇,以作战来看,用处有限,但用于后勤,跑腿,看场子,还是能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作用。当李凌成和三百骑兵还在安阳县内“用餐”的时候,张显已经带着两百骑到了集合点。</p>
看着正在“准备”中的张显,李凌成犹豫了,在经历了牛皋和岳飞的事后,他彻底能体会,亲眼看着兄弟在自己的眼前丧命,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可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总有人会牺牲,谁不是爹妈生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价值而已。张显此行的危险,比牛皋、岳飞又何止大十倍,牛皋、岳飞有危险,还有人能相救,而张显却是深入龙潭虎穴,半个不慎必定死无葬身之地。</p>
张显换上了贼人的衣服,拍了拍李凌成的肩膀,微微一笑,轻松道:“看你的脸色,好像我真的一去不归似得,兄弟的命大着呢,死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