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请求增援(第3/3页)

作品:《抗日之铁血军魂

蒋委员长听的微微点头,认同道:“辞修说得对,薛岳做事稳重,如果不是战况危急的话,是绝对不会发电向我求援的。”</p>

何应钦道:“可是,薛岳手里的这近四十万人马,已经几乎是第一战区的全部主力了。眼下,我们还上哪儿抽调援兵,去增援徐州战场?”</p>

另一个在场的国军高参,跟着附和道:“是呀,现在华中日军也再次向九江等长江沿岸要地发动了进攻,我军要同时面对两个战场的作战。</p>

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兵力,可以驰援徐州,与日军华东派遣军进行决战了。”</p>

“这一次,日本人在徐州所集结的部队规模之庞大,火力之强悍,已经远超当初的淞沪会战了。我们就算再调四十万大军上去,恐怕也难以守得住徐州。”何应钦是不太看好徐州战局的。</p>

毕竟当初国军八十万精锐,在上海激战三个月,都没有打赢,落了个惨败而归。</p>

最后还把南京都丢了,前车之鉴,不得不让人心惊胆颤呀。</p>

蒋委员长听的颇为不悦道:“那照你们这么说,徐州我们也不用收了,直接让薛岳放弃,退守河南就是了。”</p>

何应钦虽然没回答,却用沉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p>

他不认为薛岳在徐州能打赢,更不赞同继续向徐州投放更多的兵力。因为他担心的是,一旦薛岳在徐州再次战败。</p>

到时候,整个中原恐怕都将不复所有,国民**搞不好会因此灭亡。</p>

这时,陈诚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道:“委座,何总长,我觉得徐州之战和当初的淞沪会战还是不一样的。”</p>

蒋委员长与何应钦等人,闻言目光全都齐刷刷的转向了陈诚。</p>

蒋委员长摆手示意道:“辞修,说说你的看法。”</p>

陈诚微微低头示意道:“徐州之战与淞沪会战,最大的差别就是,徐州距离海岸较远,日本人的海军舰炮群,无法像在上海那样,向我军阵地进行直瞄轰炸。</p>

仅凭飞机和步兵炮,日军纵有五十万,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击败我军。</p>

徐州战略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因此,我建议增兵,继续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