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1章一寸山河一寸血(第1/3页)
作品:《抗日之铁血军魂》至此,清河以南,小凌河以西,通辽,双辽,青阳,阜新,朝阳几个辽西南县城,大片土地,全部成为了独立纵队的抗日根据地。</p>
独立纵队在与关东军的战斗中连战连捷的消息,很快便不胫而走,响彻整个满洲大地。</p>
鬼子暂时不能进攻,这对于独立纵队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p>
因此徐文也没有闲着,他先是从系统内拿出了一些军工机器和设备,打算在通辽建立了独立纵队的自己的兵工厂。</p>
一方面,以独立纵队指挥官的名义,发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以此来号召满洲大地上的爱国青年和热血志士们,前来投军,参加独立纵队。</p>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p>
在历史上本来是蒋委员长在1944年提出号召知识青年们参军报国的宣传口号,如今被徐文毫无任何压力的借用了。</p>
无他,因为徐文也同样需要知识青年来独立纵队的抗日根据地,投笔从戎报效国家。</p>
谁都知道,知识青年有自主判断能力,对各种现代化新式武器以及新鲜事物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远非目不识丁的普通大头兵所能比拟的。</p>
以后徐文要在根据地发展兵工厂,就更加不能少了知识青年了。</p>
所以,他先以大捷的消息为自己和独立纵队抗日根据地造势,待全国各地民众都在为他们取得的辉煌胜利而欢呼雀跃之时。</p>
再发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样激动人心的号召。</p>
各地知识青年,尤其是满洲地区的,反应极其响烈,很多在校大学生彻底休学罢课,拜辞自己的恩师父母,怀着满腔热血,踏上了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艰难道路。</p>
他们无一例外,都在冒着各种风险,向独立纵队抗日根据的赶去。</p>
独立纵队的根据地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如今根据地的范围已经从通辽一个县,扩充到了,双辽,青阳,阜新,朝阳五个县。</p>
这些都是稳固下来,算是真正的根据地。</p>
尤其是通辽,阜新和朝阳三个县,原先被疏散搬迁到通辽的百姓们,在独立纵队的帮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