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定都之辩和国号之争(第2/3页)
作品:《乱世枭雄》毕竟兵贵神速不是。</p>
而扬州就不一样了,就眼下来说,几乎已经是前线了。</p>
当然,若是换成其他皇帝和臣子们肯定会担心京都太过靠近前线战场,不利于国本稳固。</p>
可是,不管是对王君临,还是对远东军来说,都强势得一塌糊涂,不光是王君临从来不担心这一点,即使是他麾下的文武官员也从来没有人有过这方面的担心。</p>
不过,自从王君临将立国称帝的事情提上日程之后,他麾下重要人物这些日子便变得异常繁忙。</p>
可以说。远东军相关衙门和官吏已经全力运作,整个统治机器都隆隆开动起来,着手准备建国大事。</p>
即使是这几年一直以来比较清闲的王君临也忙得昏天黑地,光是学习一些帝王礼仪,从穿衣到坐姿等言行举止,这其中的讲究太多了。</p>
没办法,古代结个婚都有一堆的规矩礼节,放在后世估计能够把人烦死。</p>
更何况立国称帝这等大事,而且这种事情就跟新郎官一样,绝不可能让其他人替王君临去做,毕竟要当皇帝的是他。</p>
当然,王君临也可以不用去理会,也没有人敢不听他的话,强行逼迫他。</p>
但是,王君临有时候就是吃软不吃硬。</p>
每一次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人跟死了爹似的脸色异常沉重的跪下求他,王君临不忍心看着麾下重臣这个样子,只好随了他们的意思,继续按照一位对礼非常有研究的大儒和一名隋朝时期活到现在的宫中老太监的意思去训练学习。</p>
不过,最近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裴世矩和虞世基、李靖等人真正的重心在国号上面。</p>
这国号可比生个娃起名字重要多了,为此杜如晦等人还成立一个临时研究讨论组,吸纳了朝野内外相关人才。翻越大量史记典故,进行研究讨论。</p>
只是,这一帮人辩论了足足一个月,经常辩论到最后成了问候对方祖宗的吵架,甚至还有一次打了起来,但就是还没有定下用什么国号。</p>
没办法,由自己最终决定了一国的国号,这等荣誉已经是文人眼中可遇不可求的最高荣誉,为此撕破脸皮,或者直接不要脸,斯文扫地,都在所不惜。</p>
甚至是杜如晦、房玄龄和魏征这等牛人也不能免俗。</p>
终于王君临受不了这些文人的做事效率了,他召集麾下众臣,在扬州原来杨广的皇宫、如今已经被改为大政殿的大殿之中,商议国号一事,并且提前说明,今天国号必须要定下。</p>
杜如晦抢先站出来,神色肃然的大声说道:“王爷,立国号是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绝不能有半点含糊。臣以为,《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华夏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而王爷注定是比超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所以,王爷,臣以为国号为夏最适合不过了…………”</p>
王君临略一沉思,想了一下,微微点了点头,道:“其实,以本王看来,我们国号取‘夏’也不错………”</p>
但不等王君临将话说完,在场其他一些重臣顿时急了,纷纷抢步而出便要反对。房玄龄最先反应过来,抢先说道:“王爷,国号承载我朝之国运,这件事情务必要慎之又慎,万万不可如此轻率,臣以为夏之国号已经被人所用,而且大夏一朝也并未听说有明君出世,以王爷的格局必定是要立下开天辟地一般的基业,何必拾人牙慧。”</p>
王君临想了一下,感觉房玄龄说的好像也有道理,自己好不容易穿越而来,这么辛苦打下了天下,为何就不能立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国号,所以他微微颔首,说道:“房大人言之有理,只是以房大人看来,我们当用何等国号?”</p>
房玄龄立刻说道:“臣先给王爷介绍一下历朝历代这国号都是因何而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