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思想决定生产力七(第2/3页)

作品:《走进唐朝

“这几个月,去了一趟青州、兖州、淄州、齐州和棣州,随便在族里的亲朋家转了转,也多亏族里的亲戚帮忙才买到这些原料,否则还真买不到大量的原料”,温林旭简单的述说了一下,自己在这几个月的行程和采买的经历。</p>

“不容易啊,让温翁幸苦了,等到九月底棉花采摘,温翁就不用在外奔波了,在家好好休息一下”,古代到外地购买商品,可不像现在在淘宝上点击一下鼠标,几天后商品就送上门了。温林旭采买原料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路上,比如即墨到临淄,往返路程不过八百余里,一趟来回就要用十几天的时间,遇到天气恶劣,花费的时间更久。</p>

“无妨,某打算这次回来后,休息几天再去一趟徐州和扬州,看看到那里能不能采买一些原料”,温林旭外出上瘾了,准备徒步走遍大唐的山山水水。</p>

既然温林旭想去,李烨也不好阻拦,便道:“温翁,这几次外出,可否注意到布匹的价格,还有上次托温翁采买的东西是否有了着落”。李烨让温林旭帮自己外出采买一些百姓的日用商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寻找硫磺和硝石的供应商。</p>

硫磺和硝石在唐朝可不是什么管制物品,但是一处的数量往往不多,无法满足李烨大量需求,所以能找到硫磺和硝石的产地,或者供应商是最好不过的事情。</p>

温林旭一听李烨问起这件事情,面露喜悦道:“这几次外出虽然采买了一些日用商品,但是李典军托付的硫磺和硝石事情,某一直都在留心,还家中的族人打听,很快就应该有消息了”。在采购商品上,李烨可没有亏待这个便宜岳父,只要是温林旭买回来的东西,李烨都加价百分之十到二十进行收购。</p>

李烨点点头,知道硫磺和硝石的事情比较难办,好办李烨也不用找温林旭处理这件事情了。这次李烨从辽东半岛回来,发现硫磺和硝石已经存了不少,这里面当然有温林旭一份功劳,还有一部分是闫家父子帮忙从其他地方采买的。</p>

虽然现在的库存硫磺和硝石已经有几吨,但是对于李烨来说还是太少,这也是李烨一直没有敢组建火枪队和炮队的原因之一,有限的硫磺和硝石只能制作一些手雷使用。长安城倒是有稳定的货源,但是数量也不是很大,加上运输不便,李烨从来没有想过从长安把硫磺和硝石运到新城。</p>

一旁的温林旭见李烨没有说话,好像有些不高兴,连忙说道:“李典军莫急,这次某已经与家族中的亲朋商量好了,只要把茶叶、食盐和布匹的销售权给他们,他们就帮我们采购硫磺和硝石”,温林旭虽然不知道李烨为什么如此看中硫磺和硝石,但是知道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p>

李烨一愣,为什么注意到刚才温林旭的话,便道:“温翁,刚才你说什么,什么茶叶、食盐和布匹的销售权给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