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孔府惨案换刺史九(第1/3页)
作品:《走进唐朝》“素民兄,只要你感觉某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某就心满意足了,其他的事情早知道只会徒生烦恼”,李烨不想告诉闫素民大唐的狂风暴雨即将来临。</p>
闫素民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仍然不死心看着李烨,问道:“难道某不能帮忙做些什么吗”。</p>
李烨苦笑一笑道:“没用的,尽人事以听天命,能做的就是安顿好难民、多囤积些粮食和训练好士卒,其他的事情,素民兄就不要管了”。</p>
闫素民看着李烨,感觉李烨的话突然变得深奥了,又好像在哪里听过的,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十分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离失所,最后造成秦汉王朝的覆灭。难道,闫素民不敢想下去了,惊恐的看着李烨,难道李烨能掐会算,还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李典军,你是说大唐……”,闫素民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李烨。</p>
李烨点了点头,接着摇了摇头道:“多说无益,我们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吧”。</p>
闫素民没有再问,在李烨别墅中住了一夜,离开新城,返回莱州掖县。</p>
乾符元年九月二十日,新城开始采摘棉花,三万亩棉田,每亩可以收获了二百斤棉花,一共收获了六百万斤棉花。李烨不清楚后世经过科学育种栽培的棉花可以亩产多少斤,但是六百万斤棉花还是让李烨和温林旭欣喜若狂。这些棉花可以把新城百姓过冬的被褥和棉衣都解决掉,而且还有剩余,李烨出钱将所有的棉花全部买下来,送到纺织厂进行加工。</p>
一半的棉花经过简单的脱籽、晒干处理后,直接储存起来,作为保暖填充物使用。其余的棉花,经过脱籽、纺线、织布做成面料,再经过温林旭的染坊上色处理,便加工成布匹。</p>
纺织厂经过多次的扩建,已经拥有了一百五十台纺织机,有女工近五百人,为了加快赶制布匹,采用二十四小时轮班制,日夜紧张的生产。同时李烨招收了二百名女工进行成衣的加工生产,第一批近三千件棉衣、棉裤全部分发给新城小学的学生。</p>
很快棉衣、棉裤和棉被的样品制作出来,摆在了李烨和温林旭的面前,“温翁,看看这几件棉衣、棉裤和棉被怎么样”,李烨拿着棉衣、棉裤和棉被问温林旭道。</p>
温林旭抱着一床棉被反复的端详着,口中不停的念叨:“真是好东西,以后再也不怕冬天了,这要是全部生产出来能卖多少钱啊”,温林旭没有忘记棉花给自己带来的价值。</p>
“温翁,第一批棉花主要是保证新城百姓的使用,钱以后慢慢的赚”,李烨淡淡的回答道。</p>
“是、是,李典军让我们这些商贾做义商、儒商,不能发**,某可是双手赞同的”,温林旭把手中的棉被放下,对李烨笑笑道。</p>
“温翁,为富不仁是奸商所为,唐太宗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连饭都不吃饱,怎么有钱买棉被,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新城百姓既能吃饱肚子,又能买起棉被,而且温翁钱也赚到,名声也赚到,这不是一举数得的好事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往复循环、生生不息,这才是经商之道”,李烨看了一眼面前便宜的老丈人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