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汴梁城内遇奇才二(第2/3页)
作品:《走进唐朝》科举对象:即“生徒”、“乡贡”、“制举”。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等国家的最高学府和各地方州县的官办学习结业的一部分学生,被称作“生徒”;而不在校学习自学成才者,提出书面申请,先参加县一级的考试,合格者再参加州一级的考试,合格者送京,称为“乡贡”;还有一类是皇帝临时下诏选拔“非常之才”,也就是以皇帝的名义征召各地有专门才能的知名人士,统称为“制举”。</p>
报考程序:一、举子们到达京城后,先要到尚书省有关部门“疏名列到”,即**报到手续;二、上“文解”,即由地方官府发给举子的推荐证件,还有“家状”,即由举子本人填写的籍贯、三代名讳等方面的家庭状况表。三、接下来还要“结款通保及所居”。要求举子们以三人为一组来相互担保,并写明在长安城的暂时住所。</p>
准备参加两项集体活动。一项是在元旦节那天参加由皇帝接见的仪式,另一项是由国子监举行的拜谒孔子像的仪式。</p>
考试形式:唐代科举考试的形式主要有五种,即口试、帖经、墨义、策问、杂文。</p>
考试科目:为文科和武科。文科又因考试方式及时间上的不同,分为每年定期举行的常科和临时下诏举行的制科。常科主要是秀才、明经、进士三科。敬翔和温谦这次准备参加的都是进士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想要考中唐代的进士难度可想而知了。</p>
一旁的敬翔也赶紧说道:“请李典军海涵,某带王固给李典军赔礼了”。</p>
李烨见敬翔长的斯文,不像奸佞之徒,心中的怒火也消了一半,便说道:“冤家宜解不宜结,既然敬兄和温兄是同窗,此事就算揭过去了,还请王观察使严加管教这厮,莫要坏了王观察使的官声才是”。</p>
敬翔点头称是,一旁的温谦见李烨没有再追究王固的事情,便说道:“李典军,敬兄这次也是准备进京赶考,是否可以与我们一起同行回京”,古代地广人稀,出游的人都是结伴而行,敬翔希望与李烨结伴回京城赶考,也就不奇怪了。</p>
李烨也想跟唐代的文人多聊聊天,倒不是想装什么有文化人,而是想多了解一下唐代文人的想法罢了。“好的,只要敬兄不嫌弃,就与我们结伴而行吧”,李烨回答道。</p>
“那就多谢李典军了,不知道李典军什么时候返京,某也好提前准备一下”,敬翔说道。</p>
“就在这二三日之后,某在客栈中恭候敬兄”,李烨回答道。</p>
一旁被张天成吓的半死的王固见敬翔和李烨相谈正欢,心中怒气无处发泄,便向手下嚷道:“没有的东西,这里丢人现眼,还不给某滚回去”,接着又看看敬翔,没有好气道:“敬兄,现在不想回去吗?那某就先走了”,说完,头也不回的,挤开人群,消失在街道上。</p>
敬翔见王固已经离开,苦笑了一下与李烨、温谦告辞道:“今日之事打扰两位,日后再当面赔罪”,说完追王固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