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挫折和支持一(第2/3页)
作品:《走进唐朝》这个问题还真的把白茂义难住了,自己只知道胶水县有大量的荒地,可是有多少还真是一个问题。白茂义尴尬的笑了笑:“这个问题还真不清楚,不如某让衙役查查”。</p>
等衙役去查,最后汇报上来,夏粮不指望了,秋粮也不一定能指望上。李烨摇摇头道:“恐怕这样时间太长,不如这样,某知道胶水县东面三镇:云山镇、麻兰镇、古岘镇有不少荒地,三镇的五年赋税有某承包下来,某派人在三镇开荒修建水利、安置流民,不知这样明府是否能够接受”。</p>
李烨对莱州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那里有多少人;那里有荒地;那里可以开矿,李烨心里一清二楚。承包三镇的税赋并不用李烨花多少钱,反而省去诸多的麻烦,减少衙役的盘剥,让流民可以迅速的安定下来。</p>
“这个……”,李烨的提议让白茂义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接受,这种办法从来就没有见过,等于将三镇交给李烨管理五年,这样行吗?白茂义有些犹豫。</p>
三镇的面积达到了三百多平方公里,可以耕种的面积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也就是二十万亩以上,如果将水利设施建成,可灌溉的面积达到一半以上,安置十万流民没有问题,这才是李烨想得到的。</p>
“这个恐怕不妥吧,这种事情可没有先例,是不是要和刘刺史商量一下”,白茂义可不敢担下这么大的一个责任。</p>
“这有何不可,三镇的税赋有某代缴,五年后三镇归还给明府,也不会影响胶水县任何问题,五年后这些流民安定下来,胶水县的税赋增加,可是明府的一大政绩,只要明府同意,刘刺史那里有某去说”,李烨诱惑道。</p>
李烨的诱惑实在是太大,短期内虽然看不见税赋的增加,但是自己收拢了十万流民,这也是一大政绩,而且五年后十万流民能给胶水县创造多少税赋,凭借这些政绩,在晚年混一个刺史还是有可能的。</p>
白茂义咬咬牙道:“好,只要刘刺史那里同意,某只会全力支持李刺史”,白茂义还是抵挡不住诱惑答应下来。当官为了什么,除了升官发财外,就剩下一个名了,当然名声也有好坏之分,遗臭万年、流芳百世白茂义是没有机会了,不过造福一方的诱惑还是让白茂义产生了不少联想。</p>
见白茂义同意下来,李烨趁热打铁道:“明府,某想修建一条即墨到掖县、蓬莱的道路,将两州四县连接起来,使物流畅通、出行便捷……”。</p>
“这是一件好事啊!不知李刺史需要某做什么”,白茂义还没有听完李烨的话,便欣然同意下来。</p>
见白茂义还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李烨接着说道:“明府,这条道路需要耗费钱十六万缗,某考虑两州官府一时无法筹集这笔资金,想通过向民间筹集款项的办法,建立成一条收费的道路,想听听明府的意见”。</p>
“什么,收费的道路,那不是设置关卡吗?万万使不得”,白茂义一口回绝了李烨的提案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