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儿女私情四(第3/3页)

作品:《走进唐朝

见李烨没有在钱粮问题上纠缠,程仁义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回答道:“某家中有一妻三妾,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还有五个小孙子、孙女”。</p>

“他们可曾婚配”</p>

李烨也问的太详细了吧,程仁义只好回答道:“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以婚配,只有小女尚未婚配”。</p>

“小女今年多大,为何尚未婚配,是否其中暗有隐情”</p>

李烨这是想问什么啊!自家的女儿婚配与否跟李烨有什么关系,难道李烨还想做红娘不成。李烨的问话,程仁义硬着头皮回答道:“小女今年十八,都应某过于宠爱,小女刁蛮任性,有人上门提亲,都被小女拒绝”。</p>

“本朝太宗诏曰,其庶人男女无室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皆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玄宗诏曰,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为何家中小女十八岁还未出嫁,难道说大唐的律条都是一纸空文吗”,李烨冷冷的说道,把唐代两位皇帝适婚法定的年龄搬了出来。</p>

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嫁人,官府就要强行给她找对象。这种强迫女子出嫁的初衷,虽然可能首先是出于增加社会人口的考虑,但在客观上确实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到老婆的问题。</p>

话虽如此,但是民间一般都在女子十四五岁的时候,才将家中的女子许配给人家,想程仁义的小女至今一无婚约,二无隐疾还未出嫁的并不多,李烨拿这件事情说事看上去并无不妥,也是合理合情。但是,事情都有特殊性,想李烨这样登门拜访,逼着人家女儿出嫁的事情,在唐末已经不多见了,所以让程仁义不知如何回答。</p>

一旁的敬翔见李烨把话题引到程仁义的小女身上,便说道:“程翁,家中小女既然有媒人上门提亲,为何不嫁,难道另有隐情,还是想置律法不顾,将小女藏在家中,不肯出嫁”。</p>

程仁义苦着脸,心中苦闷,自己那里想把小女留在家中,“非是某不愿意嫁小女,而是小女刁蛮任性,提亲者倒是不少,都被小女拒绝,某也为此苦闷”。</p>

“偶,难道是小女嫌贫爱富,还是提亲者相貌丑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难道其中是有人作梗不成”,敬翔问道。</p>

“这倒不是,小女一不爱钱,二不贪图男子相貌,三不管对方年龄,只求男子有才,便以身相许”,程仁义回答道。</p>

“那还不容易,登州才子如云,尚未婚娶者众多,某就为小女找一个适合才子,把小女许配给人如何”,敬翔说道。</p>

程仁义连忙摇摇头道:“提亲者之中,书生才子众多,小女以三题测试,答对者不论家资多少、相貌如何都愿意嫁入人家,可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