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出使倭国(第2/3页)
作品:《走进唐朝》离开南楼镇,李烨随行的士兵已经所剩无几,但是马匹倒是一下子增加了不少,除了留给南楼镇将士五百匹外,竟然还剩下二千多匹。在南楼镇关隘,李烨停留了一天,与关隘中的将士一起庆祝战斗的胜利,临走的时候,又嘱咐了宋辰风几句。</p>
从南楼镇关隘到孤山镇,李烨只用了两天,等到达孤山镇后,李烨并没有听到速拉丁、张天成和阿布思利的消息,倒是见到了准备去大连城的李景和严力。说起来,严力和李景应该在两天前就应该抵达大连城,谁知道严力在乘船到达孤山镇河口的时候,看见李烨的旗舰已经停在河口中,便强烈要求李景留在孤山镇等李烨。</p>
严力怀着怎样的心情,李烨用**都能想得出来,看见严力一脸猥琐的样子,李烨知道自己的旗舰难保了。</p>
“三郎,听说你在南楼镇大获全胜,某没有赶上心里痒痒的”,严力看见李烨便笑呵呵的恭喜道。</p>
“这次南楼镇与契丹大军对垒,用不到辽东水师,所以就没有叫上你”,李烨解释道。</p>
严力在辽东半岛已经待了一年多了,大仗没有碰到一个,也就是在鸭绿江和大同江上巡逻,对付一些规模极小的海盗,无聊之极闲的蛋疼,快把严力逼疯了。“三郎,你看某在辽东半岛也没有什么事情,不如跟别人换换,也好让其他人多熟悉一下辽东半岛的情况”,这已经不知道是严力第几次提出相同的问题了。</p>
“师弟,你不是觉得在辽东没有什么事情做吗?不如去一趟倭国吧,我们在那里已经与倭国人联系上了,正好需要派人去平安京看看,在哪里建立一个贸易基地,这件事就交给你去负责”,倭国的海路,李烨派人去探查过了,倭国这时候正处在平安时代。</p>
在奈良朝末期,朝廷与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为了削弱权势贵族和僧侣的力量,桓武天皇于784年决定从平城京迁都到山城国的长冈(今京都市),在那里筹建新都,命名为平安京,希望借此获得平安、吉利、安宁与和平。</p>
可是平安京并没有给倭国带来什么和平,现任清和天皇于八五八年即位,当时只有八岁,藤原良房借口天皇年幼,自任摄政,从此这个一直由皇家垄断的职位,落入外戚的手中,现在执掌大权的是藤原基经,藤原基经是藤原长良第三子,叔父藤原良房之养子。</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这些消息都是李烨从倭国商人那里了解来的,中原商人还没有多少人与倭国进行长期的贸易,很难了解到倭国内部的具体情况,所以李烨决定在这个时间档口,派李烨出使倭国,与倭国先建立起一个长期的贸易航线,也是一种打着探路的想法。</p>
严力没有想到李烨竟然会派自己去倭国,这时候造船的工艺相对还是很落后的,倭国的遣唐使船只一般长约三十多米,宽约九米,这样的船在现在看来不过就是一个小帆船,可是在唐代,倭国的遣唐使就是乘坐这样的船只到达大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