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希望之城二(第1/3页)
作品:《走进唐朝》还是有人不相信李烨的话:“李刺史,要是水利设施坏了,难道我们就是不用出劳力维修吗”。</p>
赋税是统治者向治下臣民征取土产、劳役和其他实物,稍后渐变成为按丁口征收军役及军需品,称为“赋”;按土地及工商经营征收财物称为“税”。</p>
唐中期以后废除租庸调制的制度,改用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一、国家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民征收。</p>
二、土著户(当地人)和客居户(外来户)均编入现居州县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主要是土地)多少定出户等,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税额。</p>
三、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清,秋税限十一月纳清,故称“两税”(亦有一说因其分为户税、地税两项)。</p>
四、两税依户等纳钱,按垦田面积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数为准,平均摊派。</p>
五、租庸调和杂徭、杂税悉省,但丁额不废。</p>
六、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征税。</p>
劳役作为税赋的一部分也被认为理所当然,只是这种理所当然都是有底层的百姓买单,水利设施损毁后官府便会让当地的百姓来进行修理,如果出不了劳役就只能用钱粮代替,还是增加了百姓的负担。</p>
李烨解释道:“某刚才说过种地要交一税一费,这费就是水利设施维护费,如果水利设施出现什么问题,就有当地的村里向水利局申请,有水利局拨款雇人进行维修,不用种田的百姓再次负担任何费用。这种办法并不是只是大连城有,辽东半岛其他的城市也同样存在,已经执行了一段时间,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万城主汇报,也可以写信给某反映”。</p>
不管怎么样,这些人算是暂时相信了李烨的话,毕竟封建社会的家国天下里,皇帝制订的政策也是说翻脸就翻脸的,百姓只有接受的份,可没有投票选举的权利。至少李烨当着这么多人面说出来的话,李烨以后想反悔也要动一番心思,不可能说改就改。</p>
李烨先带着众人参观了农田,询问了地里的农民收成如何,然后查看了一下准备开发的荒地,如果有谁想购买农田马上就可以定下来。</p>
“李刺史,某想购买一千亩荒地,想问一下为什么要将三成的粮食卖给大连城粮食局,这是为什么,到时粮价怎么计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