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作死的选择三(第2/3页)
作品:《走进唐朝》卓武有这样的想法自然也有原因的,古代战场上要设置埋伏,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远离敌军的大营,不然的话敌人刚进入圈套,敌人的援军就到了,这还算是圈套吗?</p>
可是速拉丁却没有选择的余地,过了安民镇就是一马平川根本没有设伏的地点,只能选择在安民镇设伏,这也是速拉丁的无奈。</p>
卓武带着五千骑兵一头扎进安民镇山沟之中,尾随着辽东半岛骑兵掉进了速拉丁的陷阱,卓武并不傻,看见自己冲进了山沟便放慢了战**速度,派出一支骑兵向两侧的山坡侦查。可是回来的骑兵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异样,这下卓武放心的追击辽东半岛骑兵,可是当卓武前锋刚出了山口,便看见拦在道路中间的栅栏不由得大叫:“中计了……,快撤……”。</p>
可是这时已经来不及了,卓武想撤必须要调转马头,从来时的山沟中返回,而这时的山沟中已经全是契丹骑兵,前军往后退,后军还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已经在驻足观望。</p>
就在这时候,两侧的伏兵四处,从山头上冲了下来将留在山沟中的契丹骑兵截成了数段,那支逃跑的辽东半岛骑兵反身杀了回来,拦腰截断了卓武前军的退路。</p>
卓武一见除了拼死抵抗等待援军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山沟中的契丹骑兵已经失去了冲击力,只能下马跟辽东半岛民兵进行步战,优势已经荡然无存。</p>
李伯峰在泊汋城城外的大营中焦急的等待卓武的消息,自从李伯峰派兵追击辽东半岛骑兵,便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辽东半岛敢跟自己进行野战必然有所依仗,这时李伯峰还不知道孙信仁已经战败逃走的消息,如果李伯峰知道孙信仁已经战败了,一定不敢派兵追击辽东半岛的骑兵,而是选择马上带兵返回孤山城。</p>
李伯峰不是一个狂妄之人,当然也不会认为自己一万契丹骑兵就能攻下泊汋城,自己不过是带兵寻找战机,既然战机已经失去,那么自己就没有必须留在泊汋城。</p>
“报,卓武率领的骑兵在安民镇遭遇到辽东半岛军队的伏击,现在正在安民镇苦战”</p>
安民镇与泊汋城离的很近,卓武被围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伯峰的大营中,李伯峰不可能见死不救,五千契丹骑兵是李伯峰一半的兵力,放弃卓武就等于把自己陷于了绝境。而且安民镇也是李伯峰撤退的必经之路,既然辽东半岛在安民镇伏击自己的骑兵,那么自己的退路岂不是也被辽东半岛切断了。</p>
就算不为了卓武,也要为李伯峰的退路着想,李伯峰根本没有犹豫,点齐所有的兵马营救卓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