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六分仪(第3/3页)

作品:《走进唐朝

《宣明历》,由唐代徐昂制订,颁发实行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是继《大衍历》之后,唐代的又一部优良历法,使用了八百二十三年,是使用最长的历法。</p>

李烨知道《授时历》,元代郭守敬、许衡、王恂、杨恭懿等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进行四年的实测才完成。测量的结果是365。2425日为一年,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曾士冠要重新修订历法,让李烨不由得大为吃惊。</p>

“你真的准备重新修订历法,这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几年的时间,你想好了没有”</p>

曾士冠狠狠的点头道:“只要先生容许,弟子一定能够完成新历法的修订,先生以前不是说过,要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务吗?没有经过亲自的论证,是不可能了解真相的,弟子一定会计算出更加精确的历法”。</p>

“好吧,不过你先要把小型的六分仪制造出来,然后某才会支持你重新修订历法,不要急于求成,路还有很长,这条路没有人走过,某会给你安排人手,某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p>

李烨很高兴,只要六分仪能做出来,接下来就是制订经纬度线,什么本初子午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见鬼去吧,回到大连城后,马上在大连城建造一座天文台,就以这座天文台作为本初子午线,并绘制地理坐标系统。</p>

“先生……”,曾士冠打断了李烨的意**,“先生,你说的经纬度测量工作什么时候开始,弟子已经等不急了”。</p>

“快了,这次回去就开始”,李烨就像偷了腥的猫,嘴角流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p>

石见银山的工地的确很大,已经探明的银脉有六条,最长的坑道已经向前开采了五十多米,已经需要用畜力不停的向坑道中送风,否则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石见银山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小镇,小镇规模已经接近了一座小城,二万矿工加上家属足足有四五万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商贾,有商贾的地方就有交易,小镇中的酒肆茶坊鳞次栉比,一派繁荣的景象。</p>

石见银山因为一夜之间发现银矿繁华起来,小镇中的人流穿梭往来,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p>

李烨的到来让倭国的官员感到了紧张,因为李烨出现的地方和带领的护卫让倭国官员惶恐不安,急忙询问曾士冠发生了什么事情,需不需要向藤原基经汇报这件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