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镇海一分三(第2/3页)
作品:《大唐官》回到宣平坊甲第里的高岳,取下幞头,挂在屏风后的木架上,接着就对身后的韦驮,“这广弘邪得很,听进奏院他本是邠州佛寺的僧人,早就因犯戒被革出山门,却能闹出如此大动静。”</p>
“据还不止百姓和军卒信呢,很多达官贵人也发愿追随他。”韦驮坐在堂前,给主人整顿行装。</p>
“这种低级的,混杂着佛道色彩的迷信,总是信徒众多,人一直都是愚昧的,无关地位高低。”高岳想起自己编造的什么昭德皇后托梦的鬼话,不也或真或假,糊弄到皇帝、公主和一干大臣嘛。</p>
完后,高岳长吁口气,濯洗完手后,想到再过三日就能自都亭驿出发,离开这光怪陆离乌烟瘴气的长安城,返回欣欣向上的兴元府,去做些在河池筑城这样的武德丰沛之事,心中不由得轻松不少。</p>
接着高岳脱去官服,换上雪白的细麻便服,双手捏着太阳穴,打起精神来,走到书斋处。</p>
灵虚公主的自**,还悬挂在书架上。</p>
高岳想了会儿,就将画轴搁于书案,提起笔来,给灵虚公主的**写了篇赞文,然后唤来留宅的防阁(仆人),对他这幅画等到辅兴坊的灵虚观完工后,自会有人来取,届时你交给对方就校</p>
做完这一切后,高岳推开窗牖,清风荡来,看着夏末自家的林苑,屋檐飞翘的设亭,隐隐在浓荫里露出个角来,听着清幽的蝉鸣,“后日去升平坊岳父家道别,便可出发啦!”</p>
同时,紫宸殿的阴凉处,皇帝瞪着前来议事的韩滉,“韩中郎什么?”</p>
韩滉手捧笏板,缓缓但清晰地又遍:“臣请奉还朝廷镇海军的旌节。”</p>
此言再出,殿内其他的大臣还是不太敢相信。</p>
本来以为韩滉会与朝廷,围绕着镇海军旌节的问题展开旷日持久的扯皮。</p>
可谁想到?</p>
“......”皇帝嘴唇快速扇动几下,他想什么,但又无从谈起,情绪激动下不吭声,绕着绳床来回走了两圈,接着坐下,直觉告诉他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这旌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