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徐庶归科举在即(第2/3页)

作品:《三国之黄巾神将

如行尸走肉一般,过完他后半辈子。</p>

常山一战,赵徽俘虏的三个袁绍高层马仔,现在只有高览在位赵徽做事。</p>

沮授还是宁死不降。</p>

颜良已经半废。</p>

赵徽让人先将沮授送回幽州。</p>

希望沮授在看到幽州和冀州的区别后,态度上会有所改变。</p>

徐庶也跟着一起回去。</p>

赵徽和袁绍之间的战争,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结束。</p>

而幽州的第一次科举的时间已经临近。</p>

赵徽是回不去了。</p>

只能让徐庶先回去,全权负责第一届科举的一切事宜。</p>

科举制,赵徽早就和徐庶郭嘉等人进行多次商量。</p>

一切规则都已经订好了。就连考试的题目,赵徽他们也都已经出好。</p>

只是没有公布出去。</p>

题目只有赵徽贾诩徐庶三人知道。</p>

第一次的科举,赵徽认为这些题目还是比较简单。</p>

一共是三个科目。</p>

文科,主要考的内容是儒学,以及律法文章等。</p>

数科就是和算数有关的。以实际情况为例,诸如户口统计,田地划分等内容。</p>

武科考的是兵法战阵,以及个人武力。</p>

第一次的科举,不管赵徽和徐庶郭嘉准备的多么充分,真的开始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问题。</p>

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p>

这第一次,就是要向所有人表明,科举制已经正式推行,谁也无法更改。</p>

赵徽势在必行,同时也在告诉那些世家和寒门子弟,赵徽是认真的,并不是随便说说。</p>

很多寒门子弟,都已经赶到蓟城。</p>

但是当初反对的世家,他们的弟子更多。</p>

一共有一千多人参与,其中寒门子弟不过三百人,剩下七百多人全是各个世家豪族的小辈。</p>

他们反对科举制,因为察举制是在他们控制中,他们想让自己的晚辈成为孝廉,不过就算一句话的事情。</p>

就算这个晚辈是个白痴,什么都不会,他也可以安安稳稳的坐在官位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