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文举结束二合一(第1/3页)

作品:《帝国之召唤武将系统

刘德当然不知道马邑发生的一切,他现在正在校场内巡视,因为今天正好是文举科考的日子。</p>

在这之前辽城可没有举办过什么科举,所有也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容纳这六百余位考生,如果新建的话,府衙的财政不算太充裕,索性又把考试地点放到了考过武举的校场上。</p>

增加了大量的隔板,防止他人**还能格挡大风,不过如果下雨的话,就只能延后了,万幸,这天晴空万里,没有突然暴风雨...</p>

科举在刘德原时空的古代一般都会考什么诗词、经义,明朝甚至开启了八股取士,取的全是一帮不同实务的书呆子,让他们担任地方官吏,遭殃的可真是一地百姓啊!</p>

刘德最想要的就是能够管理基层地方的官吏,要实干的官吏,所以什么诗词歌赋统统不考。</p>

就考两科,分两天,第一场乃是综合,包括大周律法,算术,历史,地理等等...</p>

这一场的涉及面还是满广的,都是填空、简答题,基本上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就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一样。</p>

而第二场就是策论,主要考验的就是考生的处理具体事务能力,作为地方官,像治水、除疫、规划建设、屯田、刑法断案,甚至革除官弊,查处不法等等,都需要有所了解。</p>

所以策论的主要考题便是从这几项内容中选出来的考题,而且刘德直言,如果考生试卷内容花团锦簇,但里面空无一物,那也不会录取,如果文章一般,但内容综合实际,切实可效,必然录取。</p>

刘德要的就是实干的人才,如果能通过两场考试,这样的人才**能力也必然不俗。</p>

两场考试,同样分优、良、可、劣四级,不过因为分级简单,排名上可能会不方便,所以每级又分上、中、下三小级。</p>

获得前三甲的可为九品官吏,在选择其他能力尚可的考生为无品小吏,如果非常优秀的话那可酌情提为八品官吏。</p>

刘德为了表示重视,特意过来巡视一番,也随意探查了几名考生的属性,都比较一般,管理一乡一镇还凑合,或者为县里的辅官,但难堪大任。</p>

文举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刘德则召集了众臣商议考生名次。</p>

“试卷全部判完了吗?”刘德问道。</p>

“主公,这是十名臣等认为比较优秀的试卷,还请主公检验!”荀彧将十份试卷放到了刘德案前。</p>

这十份是策论,而综合都有准确答案,所以不需要刘德亲自查看,最后录入综合成绩即可。</p>

刘德拿起一份试卷查看起来,便看便问道:“里面有没有你们认为比较优秀的人才?”</p>

荀彧从中抽取了两人的试卷,对刘德道:“这三人倒是文采出众,而且颇精通实事,是难得的人才。”</p>

“哦?是谁?”</p>

刘德抬眼望去,三人的名字映入眼帘。</p>

石韬、孟建、唐国威。</p>

刘德有所疑惑,忽然道:“这石韬、孟建二人莫不是徐军师的好友,我记得当初徐军师还向我推荐过这两人,不过便没了音讯,没想到他们竟然会参见科举。”</p>

刘德说罢,拿起试卷,用心观看起来,文章写的非常好,不光文笔出众,而且有些东西确实能切中事情的要害,不愧是徐庶的好友,肚子里确实有货。</p>

荀彧笑着对刘德道:“主公,此事徐军师给臣写过书信了,石韬、孟建二人早在二个月前就已经抵达了锦阳,听闻主公要开科举,便决定要通过科举入仕,而不希望主公以为他二人是沾了徐军师的的光。”</p>

“有意思!”</p>

刘德点点头,这二人倒是颇有士人风骨,实际上受人推荐入仕,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p>

而且,刘德怎么感觉这二人的名字有些熟悉,像是在哪里听过一样。</p>

最终还是没想起来,只能求助于系统。</p>

系统:“他二人乃是玩家将徐庶召唤出来附带的人物。”</p>

“石韬,字广元,颍川人,官拜典农校尉、郡守。初平年间,石韬与徐庶一同来到荆州,在荆州时与诸葛亮和庞统等人相善。与崔州平(名钧)、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为“诸葛四友“。”</p>

“孟建,字公威,汝南人,仕魏,官拜凉州刺史、征东将军。”</p>

刘德也终于回忆起这二人的信息,当初诸葛亮曾经对石韬、孟建、徐庶三人说道:“卿等三人的仕进,官位可至刺史、郡守。”</p>

而三人反问诸葛亮能至何位,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言。</p>

诸葛亮的眼光还是满敏锐的。</p>

于是刘德对荀彧道:“此三人的策论皆是结合实际,能力斐然,孟建可为状元、石韬可为榜眼、唐国威可为探花。后面人员名次由尔等定吧!明天本将军为他们举办宴会。”</p>

众人道:“臣等遵命!”</p>

刘德又翻看试卷,对身处后面的郑伯珪道:“听闻郑家有不少子弟都参加了科举,这里面可有郑家贤才?”</p>

郑伯珪赶紧出列道:“启禀主公,说来惭愧,郑家子弟只有一人进入前十名,忝居末位...”</p>

刘德点点头道:“参加科举将近七百人,郑家子弟能够获得前十名次,可见颇有能力,应当予以重用。”</p>

郑伯珪听罢,心头大喜,这是刘德原谅他们郑家的意思啊!</p>

重用郑家子弟,不就是重用郑家嘛!</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郑伯珪叩拜道:“臣替此子谢过主公!”</p>

“起来吧!”</p>

刘德深深看了一眼一脸喜意的郑伯珪,摇了摇头,郑伯珪距离他父亲有些差距啊!</p>

等刘德散会回到府衙,燕南亲自领着一名信使来到大殿,向刘德禀告道:“启禀主公,马邑那边传来消息,有东胡先锋进攻马邑,而东胡后续大军恐怕很快就要抵达马邑!”</p>

“什么!”</p>

刘德一惊,“东胡前锋?那东胡获胜了?快将情报拿过来!”后面一句是对信使说的。</p>

信使赶紧将怀中的情报递给了刘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