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官制改革二合一(第3/3页)
作品:《帝国之召唤武将系统》刘德大步迈进了殿中,典韦、许褚跟在了刘德身后,像两座门神一样,站立在刘德两侧。</p>
“诸位!”</p>
刘德朗声道:“今天下午将诸位臣工召集过来,便是商议官制与军制改制一事,大周二百余年,所实行的官制我称之为三公九卿制,不可否认三公九卿制在维护大周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中还是有缺陷的,便是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相权过重,过于混乱,尤其是国家人口庞大,三公九卿制已经很难细致的掌握国家基层动向,地方势力做大!”</p>
“当然三公九卿制毕竟在大周施行二百年,有其合理之处,本公也借鉴了过来,制定了咱们大汉自己独有的官制。”</p>
“典韦,将我交给你的东西分发下去!”</p>
刘德最后对典韦吩咐道。</p>
典韦将一份份帛书交给了殿中的众臣,众臣也顾不得其他,连忙细心查看,一看之下皆是吃了一大惊。</p>
刘德嘴角含笑的看着殿中诸臣,也不着急,等到众人将里面的内容消化干净,这才向众人解说道:“这便是本公要施行的官制、军制,咱们先谈官制...”</p>
“吾将官员品阶分为四种,职官、散官、勋官、爵位。”</p>
“职官便担任的职务,乃是实衔;</p>
散官便是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乃是虚衔,只代表品级、地位还有俸禄;</p>
勋官则是授给有军功人员的官号,有品级而无职掌。获得勋官,可以获得同级别的待遇。</p>
爵位就不用我多说了,和大周爵位一样,不过爵位只有岁禄,并无实际的封邑,可以世袭,但如无功劳,每代递减一级。</p>
除了爵位外,其他官职不可世袭。”</p>
“散官共计九品十八阶,最高为正一品,最低为从九品。”</p>
“职事官同样九品十八阶,勋官则是六品十二阶。而本公的公爵按照制度也才二品,所以便先不设公爵、王爵。只设四品四阶爵位。”</p>
中枢设内阁六部。</p>
内阁以内阁首辅为主,次辅为辅佐,首辅便相当于丞相。次辅便是副丞相。</p>
六部则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p>
【吏部】:</p>
掌管天下文官(武官不归吏部管)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p>
【户部】:</p>
掌管全国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也就是说掌握着整个国家的钱粮。</p>
【礼部】:</p>
掌国家礼仪、祭祀、国宴膳司、皇帝登基、皇后、嫔妃册封,太子册封等仪式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p>
【兵部】:</p>
掌国家军事,征募新兵,选用武将,制定军事战略,推荐武将人选,考察武将战绩,兵籍掌管、军械制造等。</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刑部】:</p>
掌管全国刑事案件,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p>
【工部】:</p>
掌管全国工程事务。</p>
在设【都察院】,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对审判机关、百官进行监督。</p>
设【尚书台】掌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p>
设【大理寺】复核刑部准备判处死刑的案件。</p>
设【光禄勋】为宫廷宿卫及侍从诸官之长。</p>
设【太仆寺】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p>
设【国子监】掌教育。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p>
设【翰林院】为汉国最高学府。</p>
设【讲武堂】为汉国最高军事学府。</p>
设【太医院】掌全国医院,负责培养医匠、郎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个级别的医院。</p>
设【詹事府】为辅佐世子的机构。</p>
设【宗人府】掌管汉公的宗族名册。</p>
......</p>
群臣们看到此帛书上的官制,均是议论纷纷,当高林看到【宗人府】时,心中骇然,主公这是光明正大的在为称帝做准备啊!</p>
不过,大周皇帝下诏,汉公国置丞相已下群卿百寮,皆如诸侯王之制,有宗人府也不为奇。</p>
高林自嘲一下,暗骂自己大惊小怪。</p>
章天朗、白起、关羽、燕南四将则是关注度在【兵部】、【讲武堂】与【光禄勋】上,兵部明显是在制衡手握兵权的大将,不过四人都是忠心耿耿之臣,没有裂土的野心,不过兵部如此重要的位置,不会是让文官来执掌吧!</p>
【讲武堂】上面写道是汉国最高军事学府,主公要以此为基,培养军事指挥官吗?</p>
谁来担任讲武堂的祭酒?</p>
这讲武堂的祭酒恐怕就相当于武官的师长,地位崇高,无以伦比啊!</p>
【光禄勋】则是在文官中的唯一武职,为宫廷宿卫及侍从诸官之长,这显然并不是禁卫军的意思,看来主公另有深意啊!</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