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诗会(第2/3页)

作品:《一生风月且随缘

李梦德看到两人,含笑颔首,王均芬笑着打招呼,“十五妹妹把小妹子也带来了,快过来坐。”</p>

坐下闲聊了几句,陆续就有人来了,有易欢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还有两个年轻的男子陈景星和汪槐秋,他们也在《诗镌》的月刊杂志上发表诗文,是刚刚展露锋芒的诗人。</p>

诗会谈得最多的是诗,不是那些讲究对仗和韵律的古诗,而是新体诗,陈景星十分推崇金庆棪先生,正在朗诵他新写的一首诗,读得热情澎湃,抑扬顿挫。</p>

读诗、评诗过后就是写诗,与会人都要参与,易欢也只能勉为其难地想诗,她坐在窗边,转眸往外看,恰好看到那日在电影院和书店遇到的吴立铭,他正和一个年轻的女子在说话,那女子并不是那天在电影院遇到的那个。</p>

隔得远,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不一会就见吴立铭扯出被女子抓住的衣袖,大步离去,那女子在后面追了几步,见他走远,气恼地跺了几下脚,转身往另一边去了。</p>

“小妹,小妹,想好了没?”李英写完自己的诗,扭头见易欢还看在窗外,轻轻推掇了她一下。</p>

易欢虽然在自己的画上题过词,但没有真正的写过诗,她一直认为这种诗会,是闲得无聊举办出来打发时间的,懒得费心思创作,随手抄写,“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

“好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王均芬赞道。</p>

“这诗朴素明朗、隽永清新,可在《诗镌》上发表。”李梦德笑道。</p>

“还是不要了。”易欢脸红地推辞,抄就算了,还发表出来,有点厚颜无耻。</p>

李梦德夫妇坚持,其他人也赞同,易欢只能答应,王均芬问道:</p>

“小妹,你是用原名发表,还是取一个笔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