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广播(第2/3页)

作品:《一生风月且随缘

“那得要不少钱吧?”围观者问道。</p>

老板笑着说:“哈哈,也不贵,二十五块大洋就能买到。”</p>

围观者都倒抽了口冷气,这些底层谋生的人,一天收入不过十来个铜板,这二十五块大洋,他们不吃不喝,也得攒小半年呢。</p>

清婉的广告结束了,就是酒馆、舞厅、布店和收音机的广告,因为电台才开始,拉来的广告都是熟人的,酒馆是郑家开的,舞厅是颜子回一个手下家里的,布店就是隔壁的,广告费用还不高,一个月十块钱,每天播报三次。</p>

广告完了之后,就听一个女声说:“京韵大鼓,华夏曲艺曲种之一。由冀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蓟津两地,下面请听钟得海先生的《单刀会》。”</p>

“呀嗬,这纸匣子还能听大鼓呢。”</p>

“这钟得海唱这个可是一绝。”</p>

“好了好了,都别嚷嚷了,要唱了,要唱了。”</p>

收音机里传来了钟得海先生的声音:“三国纷纷民不安,东吴西蜀汉中原,曹操占了中原地,玄德刘备割据西川,东吴坐下孙权主,六郡有八十一州,他占据了江东……”</p>

二点钟时,中午的广播时间到了,听广播的人意犹未尽,站在小杂货铺听了这么久,大家多少有些过意不去。如是捡着能买的买了一些,老板发现有了这台收音机,他的杂货店人气比周围其他店高得多。乐呵呵地决定,等一个月免费试用期过了,就掏钱买收音机。</p>

傍晚六点,广播再次播报,易欢在家听的,和她一起听的还有易父、易母、唐双韵和李英,以及家里那些小朋友,易飘然小朋友非赖在易欢的怀里,对这个爱买小零食给她们吃的小姑姑,非常的亲近。</p>

新闻过后,就是广告,易父笑道:“小四,这就是你做的那个广播电台?”</p>

“是呀,爹,怎么样?还不错吧?”易欢笑问。</p>

“不错,很不错。”易父笑着点头。</p>

“只能听到声音,这要是能看到画面就好了。”李英遗憾地道。</p>

“能看到画面的那是电视。”易欢随口答道。</p>

“电视是什么?”李英好奇地问道。</p>

“就是一种能放出映像来的机器。”易欢想不出第一台电视机是什么时候问世的,“花旗国那边有人在弄这个,我想很快华夏这边也会有的,到时候买一台回来。”</p>

“那敢情好。”李英笑道。</p>

“到时候小妹开个电视台,我们就有电视看了。”唐双韵笑道。</p>

易飘然拍着小巴掌,“看电视,看电视。”</p>

易欢亲亲她的脸蛋,“现在可没得看,先听广播吧。”</p>

广告过后是讲故事,讲儿童故事,讲的是格林童话里的《小矮人与老鞋匠》,“从前,有一位很穷的老鞋匠,他只剩下做一双鞋的皮了。那天晚上他把皮剪好后就睡了……又有两双做工精美的皮鞋做好了。老鞋匠十分纳闷,决定晚上偷偷看一下是谁在帮他做鞋子……从此鞋匠一直过着富足的日子,事事称心如意。”</p>

“小姑姑,我也要矮矮的小精灵?”易飘然嚷道。</p>

易欢笑,“小精灵喜欢好孩子,飘然要听话,乖乖的,小精灵就会来陪飘然,和飘然一起玩耍。”</p>

“飘然要做好孩子。”易飘然赶紧道,另外几个小家伙也表示要做好孩子。</p>

十一月二十六日,久不管军务的颜督军,出现在军营,看新兵训练的成果,首先是五公里负重越野跑,然后是拼刺训练,接着射击训练、侦探兵的散线突击、炮兵的定点打靶等等。看得颜督军以及其他军方高层连连点头,颜督军拍着颜子回的肩膀,赞道:“新兵训练很过硬,是我国首屈一指的精锐部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