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回到总部(第2/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

对泉眼处进行了打理,建了一个红10平方米左右的水池,注明是饮水池。在“一线瀑”的附近分别建了四间木屋,其中两间为男女洗浴,另两间为厕所。从营房到厕所的距离约有50米,以卵石砌成,下雨不会湿脚湿鞋。在厕所附近另起了一个围子,养猪。</p>

此外,从营房到山崖边约有100米的距离,长约有1000米左右,这块地盘内主要是森林,武爱华将之规划为训练场。山崖下有一个天然的岩洞,但那崖洞很小,武爱华安排三名铁匠带着12名老小慢慢向山里掏,最后要掏成一个大山洞,武爱华准备将那儿搞成一个仓库,等山洞开好后,那儿平时至少要派一个班的人守卫,仓库重地,没有自己的手令想要进入的,全部格杀勿论。</p>

这两天来,武爱华一面跟着大家干活,一面观察着这些从周宅救出的人。从初步调查来看,他们确实有亲人曾经是红军,但武爱华估计,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很多人可能都不在了,即便在,湘江一战也很难逃脱死亡的命运。</p>

想到湘江一战,武爱华就很头痛。武爱华如果此时行动,也许赶得上中央红军,但是,在几十万部队规模的战斗中,自己又能做什么?难道,能说动李德或博古?想了想,还是加快发展自己的实力吧。红军,只有经历凤凰涅槃才能获得新生!</p>

在干活之余,武爱华对22名青壮也进行了简单的军事训练,主要目的是看看他们是否有当兵的天赋。测试的结果,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个时代的人虽然见识不咋的,但是,大多数都摸过枪,至少摸过猎枪、鸟枪,所以,在射击上都还有模有样,用**打50米靶,在第五枪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脱靶了。当然,这样的枪法是不可能上战场的。</p>

第三天早晨,武爱华对现有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分配。</p>

战斗一班,临时班长胡文,辖士兵10人。</p>

战斗二班,临时班长刘向辉,辖士兵10人,其中胡文的弟弟胡斌,表弟张全,都在战斗二班。</p>

后勤班,临时班长于建福,临时副班长杨鸿,于建福是老铁匠之一,杨鸿是中医,他们班一共是16人。前期,后勤班的任务是基地建设、喂猪、给士兵煮饭,在杨鸿的带领下,也去捡一些中草药。</p>

武爱华自任“独立支队”司令,申仁为警卫员兼“独立支队”教官。</p>

这两天里,武爱华也没去看军用地图,因为即便他看了,也没时间去理会那些在山里转的国军。</p>

分好班后,武爱华安排刘向辉班训练执勤,基地由申仁负责统领,而自己则带着胡文的一个班,再加上自己一共13个人,又给林秀姑的部队送去了500斤大米和100斤猪肉,至于清油这类的,上次她们已经拿了一些过去,先将就着过吧。当然,枪支就没必要拿了,因为她们只有几个人,可是已经拥有36支以上的**。</p>

出发前,武爱华照例拿出“军用地图”看看今天的敌情怎么样,一看,把武爱华吓了一大跳,在林秀姑所在的红色势力附近,竟然有350点的白色战斗力,这350点的战斗力,呈半圆形包围着林秀姑她们那个岩洞,好在距离至少有1公里以上。</p>

再看下去,更不得了!在距离那个岩洞5公里的范围内,还有至少1200点的战斗力,天啊!国军竟然派了一个完整的营来围剿这支只有7人的红军部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