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悲伤欲绝,以牙还牙(第2/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

三是生产部的人中,有人会利用野果酿酒,当武爱华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量才录用,建立了一个微型酒厂,而且,武爱华将酿出来的酒,直接命名为“红军牌”果酒。</p>

四是开办了一个果脯厂,闽西一带,盛产各类干果及果脯,而且原材料均来自山野,放着如此好的机会,不自力更生,难道只能靠缴获一条路?</p>

五是办起了一个山珍培育场,什么木耳、食用菌、野菜,漫山遍野都是,如果不加以利用,等于就是浪费了。</p>

六是办起了一个微型农场,利用基地附近的一些小块平地和坡地,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状况下,种蔬菜,种番薯,种水稻。</p>

七是利用缴获回来的数十头大小猪仔、鸡仔,办起了畜牧场。</p>

以上七条,均是生产经营性组织,虽然前期的效果未必好,但只要坚持下去,这些人自己养活自己完全没有问题。</p>

武爱华这七大招数一出,立即征服了独立支队所有的干部战士,“我们的武司令员,不只是打仗厉害,搞建设搞发展也同样厉害!”</p>

只有武爱华自己知道,他厉害不厉害。他的这些主意,大多是在后世的网络上看到的,网络小说中的“种田流”,其办法比自己说的这些可漂亮多了。</p>

生产部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基地建设。榕树坪这个坝子,以及峡谷河流上行几公里内另外几个坝子,武爱华提出了几条原则,譬如功能分区原则等,让生产部的几个手艺人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然后进行土法施工,慢慢建设。这些建设,包括道路、操练场地用石板硬化,营地扩建等。</p>

至于辎重排,由于人手已经足够,武爱华对其进行了重新组建。排长曲中林、副排长刘胡权,原来均是红军部队搞后勤工作的,现在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辎重排,不仅仅是负责后勤辎重,它同样是战斗排,在关键时刻,也是要拿起枪投入战斗的。而这一点,原老铁匠于建福就不容易做到了。</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这次扩编和整编,战斗部队的设置让很多人都不太明白。少数自认为有机会升连长的人,却在排长的位置上继续呆着,好在他们也没特别的意见,只是搞不清楚武司令员为何不设连级指挥部。</p>

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武爱华,自然知道这种扁平化管理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积极性的调动,事实上,部队的层级过多,也容易导致指挥走样、失灵。当然,有一个比较深层的原因武爱华不会说,那就是自己手下这些干部,即便原来的老红军,在自己新的技战术思想下,当一个排长都不一定合格,更不用说当一个排长了。</p>

“现在的排级编制,并不是终结编制,还将扩大。初步计划是每个排增加一个火力支援班,火力支援班将装备4挺轻机枪或2挺重机枪或2门60MM迫击炮。当然,至于装备什么武器,得根据形势发展来定,现在大家是把兵给练好,到时装备来了,哪个排形不成战斗力,排长自动下台去当班长或战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