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鼓浪屿杀人之夜(第1/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

这次整编,武爱华未像上次那样,老兵、新兵平均分配到各营连,而是将老兵重点分配在陆战1营和司令部上述四个直属连内,意图最快形成战斗力。至于其他营连的新兵比例,就比较多了,所以他们的训练时间规定得更长一些。</p>

事实上,警卫连、侦察连、特战连、重机枪连及陆战1营内,根本就没有一个严格意义的新兵,他们中最差的,也是张连三新编第3团的新兵,也即经过至少一周的突击训练并且参加过战斗的,而且,这种被选进来的人,军事素质都比较好,对独立支队的认同感比较高的人。</p>

武爱华的手上,必须掌握一支随时都能战斗的队伍!</p>

1935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三下午,司令部电讯班突然收到署名“莫斯科”三个字的明码电报,可是,接下来的电码却不是电讯员能够破译的。好在武爱华早就打了招呼,凡是见到有“莫斯科”三个字的电报稿,直接交给司令本人。</p>

“这会是什么呢?”电讯员们出于专业本能,对此有些狐疑。</p>

“这事,你们别管了,就当没收到过。”武爱华接过电报,躲进司令部自己的办公室,从“玉戒空间”即“系统空间”中取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开始逐字逐句地翻译起来。</p>

“15日,张连三等12人化妆抵达鹭岛,劫杀否?”</p>

电报很短,需要翻译的也仅仅16个字,透露的信息在一般人看来也平常得很,说有一些人化妆到达了厦门。</p>

但是,这个电报,对于中国工农正规军闽赣独立支队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信息。为什么?因为,张连三目前是**军事委员会任命的“闽赣边境联合清剿指挥部”的最高长官,是独立支队目前最大的“敌人”!这个最高长官不在闽赣边境呆着,跑到闽南的厦门去干嘛。</p>

看着电报上的字眼,有着后世经验的武爱华很快就想通了,这个张连三,不是要搞化妆舞会,也不是到厦门秘密会见什么人,而是要“化妆逃跑”。至于他为什么要化妆逃跑,也许长汀、龙岩、福州的人不清楚,但武爱华再清楚不过了。因为张连三接受“联合清剿指挥部”指挥长职务后,不但没剿着一个“对手”,自己带的五、六千人马在短短的十天内就折损了一半,而且是大多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一半。在此剿匪就要“大功告成”之时,张连三的“辉煌”败绩极有可能导致他老命不保。</p>

“杀!”想到这种情形,武爱华直接回了电报,无论如何都要有所作为!</p>

想来,一个“杀”字,对于郝勇来说,应该能够理解。如果条件允许,就全部劫杀;如果条件不具备,直接狙杀张连三一人也可。</p>

武爱华这个电报一回,引来了一好一坏两个后果。</p>

好的后果是,张连三本来的想法坐上从厦门开往香港的客轮之后,就命令手下发表下野的通电,而闽赣边境地区的局势就会迅速被**知晓,从而敌人下一次攻击浪潮就会提前到达;杀掉张连三,事实上让闽赣边境地区的神秘局势又保密了一段时间,从而让武爱华的练兵计划得以顺利的完成。</p>

坏的结果就是引起了厦门的巨大混乱,西方列强找到了进一步干涉中国的借口,让老蒋的**好一阵忙乱,**只得牺牲一定利益来平息列强的愤怒。</p>

张连三化妆潜逃,非常担心有人向**报告他的行踪,因此,他到达厦门之后,并没有在厦门岛上停留,而是直接渡过了鹭江,抵达了鼓浪屿。因为,鼓浪屿在这个时代,是属于外国人的“公共租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