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逼你跳海(第3/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

武爱华作为国防学院高材生,对民国这段军事史可以说如数家珍,老蒋能够练出的兵,也不过就是德国军事顾问团搞出来的德械师,而且是打了“折扣”的德械师。这样的军队,与日军的战力比当在5:1甚至10:1左右,即5倍于日军可勉强一战,但胜之无望。</p>

随着情报的增多,武爱华也分析出来了,老蒋准备举全国之力,来一盘豪赌,一战定东南!</p>

但是,老蒋能够成功吗?他的德械师,所有的枪炮都要从德国进口,时间上至少要三到六个月,而仓促整编出来的德械师,又有多大的战斗力?</p>

也因为如此,才有武爱华利用难得的半年战争间隙,大力扩红,大力练兵,大力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经济,到最后,虽然军队总数可能无法与老蒋相比,但其军队的战力却不是老蒋的军队所能抗衡的。</p>

譬如,国军系列中,并没有装甲战车部队(国军第一支战车部队1937年4月在南京方山建成,只有一个团的规模),而武爱华的部队,除了师有战车团,每个战车团有72辆“T-12”型冲锋战车外,还组建了一个装甲旅,装备的却是更高级的“T-24”中型战车,数量高达288辆。战车,坦克,被二战史证明了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突击力量,除了重炮和飞机轰炸之外,并没有特别好的防护办法。</p>

譬如德械师中,最强的火力是75MM克虏伯山炮或福博斯山炮,另外还配装有37MM、20MM的小口径火炮以及82迫击炮,但是,德械师只配备了一个炮兵营,其中75山炮只装备了一个连(4门或6门)。这点火力,根本不能与独立纵队陆战师的一个炮兵团相比。</p>

相比于国军,独立纵队在火炮、战车、作战飞机三项具有绝对优势,不只是数量具有绝对优势,而且质量也具有绝对优势。</p>

所以,武爱华并不担心国军来攻。</p>

随着1935年一天一天地过去,老蒋的战略就算是路人也看明白了,福建方向,集中了10个整编师,而且是他的嫡系部队;江西方向,同样集中了10个整编师及大量的地方部队,这是要左右夹击独立支队,逼迫独立支队跳海啊,如果独立支队不跳海,那么就只有向粤中、粤西方向转移了,难道,又要来一盘“新的长征”?</p>

这个战略思路,如此浅白,但又如此厉害,不止是老蒋集团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就是各地方实力派也看得非常清楚。</p>

分析得最多,看得最清楚的莫过于广东的陈济棠**军事集团。</p>

1935年5月下旬,粤东战役一败涂地,陈济棠当时如云里雾里,一下子被打懵了,后来的谈判主要是由余汉谋和李扬敬两人拿主意,他只是点头同意而已。</p>

在双方达成的协议中,正规军独立支队要给陈济棠搞100门75MM山炮,200门60迫,400挺MG42班用机枪,当时并由陈济棠的副官开具了一张50万美元的订金。</p>

在陈济棠看来,这个“协议”正规军根本没有执行能力,那50万美元也是看在武爱华爽快答应放回3万俘虏及退还部分枪支以及没有过分为难自己等人而给的赏钱罢了。</p>

谁知一个月不到,那个武爱华的年轻人就搞来了30门山炮,60门60迫和100挺班用机枪以及相应的弹药,让陈济棠准备好钱款,就在两军交界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