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一切都是浮云(第2/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而且,独立纵队在西线的兵力并不占优,何健一共有10个整编师及其他国军部队,总人数达30万人,可独立纵队竟然只集中了10万人。这场以攻对攻,悬!”王J祥也说道。</p>
“我发现,独立纵队这个计划,有两点是最为关键的:第一,西线集团必须取得突破,至少要歼灭何健部2-3个整编师,才有可能打退敌人的进攻,此目标达不到,则何健必然不退;第二,东线两个集团必须要保证阵地不失,根据独立纵队的报告,他们的装备略强于国军,但兵力却远远少于国军,如果东线集团能够坚守三个月,则此战成功有望;反过来一样,在东线集团在顶不住国军进攻之前,西线攻击集团能取得重大的战果,此战成功同样有望。”林同志沉默了一阵,说出了自己的观点。</p>
林同志的这个观点,与武爱华的战略如出一辙。只不过,即便是林同志,因为不了解独立纵队的真正实力,也只是做了一个势均力敌的结论。</p>
譬如博平岭上的阵地,那不是简单的土石结构或土木结构的工事,在关键地方,那是钢筋水泥化的要塞,一个连守一个山口,敌人一个团甚至一个师,都不要想攻打下来。</p>
还有就是空军实力,独立纵队考虑到诸多因素,只报告了拥有空军,拥有歼击机、轰炸机、侦察机等战斗机种,但具体数量并未报告,而且,这个数量可以变戏法似的随时增加。国军的飞机,被打下来一架是一架,越打越少,而独立纵队的空军,是由“功勋系统”兑换的,只要杀死国军30人,就可以兑换一架飞机。</p>
所以,这场战役,在任何意义上武爱华都不可能输的。武爱华之所以坚决要打这一仗,一是必须一次性将老蒋打怕,不敢再来找麻烦,借此为正规军立威!二是也借此练练兵,让士兵适合大兵团、海陆空装甲炮兵协同作战的气氛;三是希望借此仗打出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来,只要给武爱华一年的时间,根据地的建设必将会突飞猛进,而其实力足可发展到相当的高度。</p>
“总司令,你说说看?”朱总见总司令不吭声,却一直望着那幅极其简明的地图,估计应该有所得了吧。</p>
“呵呵,我可没有你们那么悲观……”总司令随身到处摸,终于摸出了一盒纸烟,拿出最后一根,划火柴点燃,狠狠地吞了一口:</p>
“我们应该把独立纵队成立以来这一年多的战绩综合起来考虑。根据他们的材料,在独立支队只有一个排的兵力,而且大多是新兵的时候,他们就敢向国军一个营发起进攻;后来部队达到一个加强连的水平,就敢夺取城镇;再后来兵力有一个营时,作战时就敢分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历时半月歼敌万余人,而那次独立支队获得了足够的兵源,国军暂编第4旅旅长因此张连三畏罪潜逃,最后在厦门被杀;再后来,独立支队迅速席卷了闽西7县,而国军同样无所作为。</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当国军三路大军快要形成合力时,独立支队又果断出击,以一个加强旅的兵力,一天一夜之间,歼灭粤军4个师,活捉陈济棠、余汉谋、李扬敬等粤军首脑。那么,这次的武爱华,极有可能创造一个奇迹。说不定国军80万部队,除了陈济棠的粤军外,其他部队极有可能像以前一样,被武爱华挨个抓了俘虏。假如粤军这次要动,说不定整个广东全境就会收归独立纵队治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