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同气连枝,七剑锋芒(第2/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

这两项,与独立纵队时期的完全一样,基本上是整体上移交给了中央。</p>

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十五军团、十六军团、陕北红军、独立纵队全面进行改编、混编,拟任营长以上职务的军官原则上全部调动(对独立纵队格外开恩)。有些高级军官有一定意见,彭副总站出来说,“有意见,你们根本不知道独立纵队的实力,我们几个方面军加起来,未必就有别人一个师强大!这次改编、混编,你们占了别人天大的便宜还不知道!”</p>

事实上,这些人真只是说说,觉得独立纵队不该受到特殊照顾。他们哪里知道,中央就是要让独立纵队来影响和改变全军,加快部队正规化建设。</p>

改编后的中国工农红军下设五个集团军。独立纵队副参谋长夏中青出任第5集团军司令。</p>

每个集团军的直属部队有:警卫团(4800人)、教导旅(8000人,3个2500人小团组成)、重炮旅(8000人)、装甲旅(16000人),防空旅(13000人)。</p>

每个集团军辖4个师,每个师25000人,这样一个集团军的定编总人数刚好为15万。在装备上,重火力等完全按原独立纵队主力师编制,只有连排级的60迫减少了一半,但增加了一半37战防炮。</p>

37MM战防炮,是轻型坦克炮的一种,属于直射炮,具有一定的穿甲能力,小日本的不足10吨的豆战车挨上一炮就得瘫痪在地。</p>

红色空军、海军、五大集团军,后来被称之为抗战七剑,有人赞曰:七剑一出,天下无锋!</p>

为此,红军总部成立了整编委员会,武爱华在其中为副主任,各方面军、各军团首长为委员。中央确定了各集团军及各师主官之后,武爱华一干人马又接着确立旅、团、营级干部名单,这个工程,实在太过浩大了。对于一个人,武爱华觉得安在这个位置好,偏有人说按在那个位置好,这让武爱华颇为头痛。后来,武爱华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先别忙安位置,先决定哪些人适合当团长,哪些人适合当**委员,哪些人适合作副职,这样一改,效率就快多了。终于,在1937年7月来临之际,拿出了一份让各方都比较满意的名单。</p>

事后想来,武爱华也只有自我苦笑,每个集团军,每个师,每个团,装备、人员都完全一样,惟一的差别就是序号的差别了。而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在意的。后世的解放战争,林B那么会打,可是他的野战军叫第四野战军,难道第四就没第一会打了?显然不是嘛。</p>

那些争位置的人,其实是担心不先占个位置,后面就极有可能没有位置了。武爱华的方法就是先谈资格,譬如总共有100个位置,找100个够资格的人来就行了,如有不妥到时再微调得了。</p>

除了确定上述部队编制外,**将升格为中央警卫1师,拱卫中央及总部安全;原独立纵队警卫师变更为中央警卫2师,拱卫红军前敌指挥部安全,这个警卫2师,主要归属武爱华调动;原独立纵队教导师变成为红军总部直属教导师,独立纵队“闪电”特战大队升格为红军总部“闪电”部队,独立纵队“箭鱼”突击队升格为红军总部“箭鱼”突击队。</p>

军事委员会根据国内外形势及敌情,授命红军副总司令武爱华直接管理警卫2师、教导师、“闪电部队”、“箭鱼”突击队之职权。同时,这4支部队此次不参与整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