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民族的良心(第3/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

“大家可能没明白我的意思,”武爱华歉意地笑了笑说道,“仅仅上海一场城市争夺战,就产生了40万浪民,随着日军的侵略,这个数量将会是百万级、千万级的。我想,我们国防军应该率先担负起收留流民、难民的责任。另外,那些居住在江浙一带,即将离开故土的,我们也鼓励他们暂时到闽粤两省来避难。”</p>

“总司令,这会不会增加我们的负担?”有人表示担心。</p>

“即便再重的负担,我们也应该承担。我们讲的爱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就是热爱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国防军作为一个爱国有担当的军事集团,在国难当头之际,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这也是我们与其他军阀不同的地方。”武爱华说道。</p>

“总司令说得好!我个人决定拿出100万华夏币出来,支持国防军的这一行动。”第6集团军李敬扬率先表态道。</p>

“李军长确实风格高,谢谢。不过,此事的难处不在于钱粮,而在于如何将难民引入闽粤,以及难民进入两省境内后,如何安置的问题。”武爱华引导道。</p>

“我们可以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报纸上打广告,告之难民们国防军无条件欢迎他们进入闽粤两省避难,国防军将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总后勤部部长金志远立即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p>

“我看,这事应该与果民**通通气,如有可能,请他们提供一些方便。”第4集团军军长余汉谋建议道。</p>

粤军并入国防军,余汉谋、香翰屏、李敬扬三人,不但保住了职位,而且现在手下更是兵强马壮,所以与国防军的军官们相处之时,并没有生疏之更,至于对武爱华这位总司令,则更是佩服不已。因为,三人只有加入国防军之后,才知道国防军全部的实力,也才知道如果粤军与其相争的话,三个军未必能打赢别人两个师。</p>

“总司令,我们在收留难民时,是不是应该有所侧重?”总**部主任程亮出声问道。</p>

“程主任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在救助难民时,优先救助儿童和妇女;其次是各类知识分子;再次是青壮。”武爱华想起,原来的历史上,**的夫人宋美齡曾从沦陷区紧接救助过一批少年儿童的事。</p>

“……”众人面面相觑,均没弄明白武爱华为何会有这样的安排。</p>

各位的表现被武爱华尽收眼底,不过,他也没心情去诽议这些家伙们的境界,而是缓缓说道:“战乱一起,儿童和妇女是最需要获得救助的一批人;优先救助儿童和妇女,不仅仅是为了民族的未来,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良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