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华东日军的噩梦(第1/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最先是进攻江阴的日军海军舰队遭到**军水雷大阵的毁灭性的打击,“那珂”、“鬼怒”等战舰被**军用水雷击沉;紧接着当天深夜,就是谷寿夫11军的第32师团,几乎被**军全歼;再接着就是从苏州夜间被轰炸开始,日军几乎每到一地,只要晚上住下来,就会遭到**军轰炸。</p>
松井石根最初以为日军的这些损失都是国民**的军队造成的,不过,松井石根很快就从情报部门了解到,给日军造成伤害的,并不是****军,而是偏居于闽粤之间的国防军给造成的。</p>
“八嘎——”松井石根得到这一消息后,气愤得立即给日本大本营发报,要求大本营命令日军华南方面军的阿部信行大将立即对国防军闽粤之地发动攻击,以牵制**军的抵抗力量。松井石根在电报中“信誓旦旦”地说:只要阿部信行牵制住国防军,他就有把握在半个月内拿下南京。</p>
但是,日军大本营并没有采纳松井石根的建议,而是敦促他加快进攻节奏,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南京和芜湖。</p>
在日军大肆扩军,并进行战略检讨期间,日军大本营制定了几套中国会战的方案。最后,天皇庇下采纳了“长江突破,会师华北,合击闽粤,一统**”的方案。</p>
长江突破,就是打垮以**为代表的国民**的抵抗力量,占领三峡以东的长江腹地;会师华北,则是在长江突破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以第4军土肥原贤二掉头向北,与华北方面军烟俊六大将的第1军、第2军、第3军会合,快速拿下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将华北华东华中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整片日军占领区。</p>
合击闽粤,则是在解决华北华东和华中之后,日军主力南下,与华南方面军一起对武爱华的国防军进行最后的战略决战。</p>
一统**,则是在军事攻略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对西南、西北势力采用分化、诱降、威胁等手段,让其认同日军占领的事实,并合作共建“大东亚**”。这个阶段,军事打击已经成为次要手段,而**手段将成为日本能否最终统治**的决定性方略。</p>
这个战略,参与制定的人都是日军大本营少将以上军官以及几个方面军大将,并没有普通的文秘人员参与其中,因此,“风情局”并没有得到相关情报,这也是日军首先攻击上海大出武爱华意料的原因。</p>
很多年以后,当武爱华的部队最终踏上日本土地,从日本皇宫里找到相关文字资料时,武爱华才恍然大悟。</p>
而战史专家们的研究则有趣得多了,他们认为:日军之所以会制定出这样一个战略,并最终被天皇采纳,一是日本民族性中惯有的“歁软怕恶”的心理在作怪,日军与武爱华的国防军在平津会战,双方军力相比,国防军处于弱势,但结果却是日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国防军损失微小,虽然日军中的一些军官认为那不过是国防军偷袭造成的,但日军中也有清醒之人,认为日军与武爱华的国防军相比,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即便日军进行了战略与战术的检讨与提升,即便日军的飞机技术也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日军真要与国防军直接对决,日军的胜算并不大。</p>
即便国防军没有想像的能打,日军与国防军处于焦灼和对峙状态,对日军同样会非常不利,因为**的德械整编师还是有一定战斗力,如果**的部队一发动,或者是其他地方军阀支持国防军而发动突然袭击的话,日军也会很难受。</p>
二是“摘桃子捡软的捏”的实用主义起着作用。军队作战,并不是一上来就要和强敌展开决战,强敌决战,往往都是战争中后期的手段,不论防守方或进攻方,都会把这种决战看成是战争的“胜负手”。</p>
如果一开始就决战,那不是战争,那是赌博!</p>
摘桃子捡软的捏,一来可以迅速取得战果,这对资源短缺的日本来说至关重要;二来因为此前在华北打了败仗,急需一场大胜来重振信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