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渐入佳境2(第2/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第四个亮点则是扩建闪电部队,其领导层除了李高调任宪兵司令外,其他人员不变:司令李雁冰,副司令刑伟荣,参谋长倪长锋。</p>
闪电部队原来只有4个大队,在此基础上扩建为5个总队,基本编制为:小队16人,中队50人,大队205人,总队1020人;其中4个作战总队,1个装备总队,总人数5200人。在周泾巷地雷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朱先,升任第四总队队长。</p>
以上的四个亮点只能说是四个小动作,真正的大动作在后面,而且也有四个。</p>
第一个大动作是新组建第七、第八、第九、第十集团军。</p>
其中,第七集团军由原教导师扩编而成。在武爱华签发的命令中,第七集团军为国防军“实验军团”。何为实验军团?那就是要为国防军以后的发展开辟道路。</p>
第七集团军同样拥有5个师,但这5个师却有特定的名称:第1师被命名为“国防军山地作战师”,师长王啸;第2师被命名为“两栖作战师”,师长高兵;第3师被命名为“空降师”,师长崔有学;第4师被命名为“北方师”,师长尹洪明;第5师被命名为“防化师”,师长刘良超。几大师长都是国防军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集团军军长周长兵;副军长吴康宁;参谋长孟斌杰。</p>
此前,教导师时代,武爱华就有意识地将几个团命名为“山地团”、“水陆两栖团”、“空降团”、“防化团”等,其作战地域和手段各有特色。此次新增的“北方师”,主要是针对在北方寒冷地带特别是冰原地带的生存及作战能力。</p>
也因为如此,第七集团军也是惟一一个各师驻训比较分散,难以集中在一起的集团军。</p>
武爱华到底要干嘛,从组建“北方师”上就能看出一点名堂。</p>
此外,新组建的第八、第九、第十集团军军事主官分别为钱明辉、刘向辉、戚业国。其中,第八、第九集团军在南方两省组建,而第十集团军则在北方察哈尔省组建。而最早的长汀守备营营长邓猛,则成为了第十集团军1师师长。</p>
武爱华命令,第八、第九、第十集团军必须在三个月内组建完毕,1938年7月31日之前形成战斗力;第七集团军同样在三个月内组建完毕,但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为1938年12月31日之前。</p>
此外,原警卫师4团团长李锦坤在察哈尔发展得非常不错,手下已经有了6个警备师,小十万人,武爱华签署命令,令其组建“国防军察哈尔独立军”,保留2个警备师作为维持地方安定之用,其中1个警备师常住包头;另外4个师整编为3个主力陆战师,作为“察哈尔独立军”的骨干力量。</p>
在卢沟桥抗击过日军的李锦坤,是国防军中官升得最快的人了。</p>
第二个大动作是大幅度扩编空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