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杨庙争夺战3(第2/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指挥部终于出动大杀器了,现在看鬼子还能有什么板眼!</p>
“轰——”在距离日军一个永久工事约150米的距离,一辆“T-24”开了一炮,运气极好地将炮弹打进了工事的炮眼内。</p>
而跟在这辆战车后面的步兵,立即几个虎跃,冲进了那条战壕,与剩余日军争夺起战壕的控制权来。</p>
很多历史资料都谈到日军士兵的素质高,这一点是确切的。无论他们的战斗意志、训练水平以及士兵文化水平,都相当高。不过,那与是与同时代的国军士兵或八路相比。在国防军士兵面前,日军士兵即便还拥有这些优势,但已经不大明显了。反而,国防军士兵的优势却是日军不具有的,这就是战术修养远高于日本,甚至高于这个时代,二是士兵装备更不是日军能够相比的。</p>
因为“T-24”战车摧毁了日军主工事,国防军约一个排的士兵与日军约一个小队的士兵在战壕中相遇,上演的这场中日步兵短兵相接的战斗,同样具有经典意义。</p>
国防军陆战排拥有51人,排长1人,副排长2人,4个班48人,装备为4挺班用机枪,15支**,24支半自动**。</p>
日军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历史上为二现为三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三个掷弹筒)和二个**组。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小队人数70人。</p>
如果在开阔地带双方对攻,日军因为有掷弹筒而占优;但在狭窄的战壕里,日军的优势立即就转化为劣势。</p>
日军的战斗小组最明显的是轻机枪组和掷弹筒组,国防军也拥有机枪组和战斗组。</p>
但是,国防军的机枪组只有三人,日军比国防军多一人,另外,国防军每支**配两支半自动**自动成为战斗小组,**一直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花机关”,这足以说明**的威力与轻机枪非常接近,当然,这是在短兵相接的前提下。</p>
国防军最先跳入战壕的是一个**战斗组,刚一跳下,就遇到四名敌人,其中一名敌人举枪就射,打伤了一名国防军士兵,但**一个扫射,将四名敌人打倒了三名,其中一名被半自动**击毙。</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枪声惊动了二十余米以外的日军,部分日军立即挺着三八式**冲上来,**一梭子子弹已经打完,一支半自动要负责警戒战壕的另一面,这时,事实上只有一支半自动**对抗冲上来的十来名鬼子。</p>
但就在这时,第二组**小组也跳入了战壕,接过了第一组的警戒,同时“哒哒哒”地一梭子将冲在最前面的几个鬼子给打倒。</p>
在这前后不到半分钟时间里,鬼子的一挺机枪已经架好,正待射击,突然另外一组**手又跃入了战壕,一梭子过去,鬼子机枪手也没了。</p>
就在鬼子机枪没了的时候,还活着的几日军终于抓住了机会开了一枪,由于比较混乱,也由于人多,有四名国防军士兵受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