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武装直升机空降团(第2/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确实,当“兵王系统”获得全军的一致认同之后,总参谋部和总**部拿出了一个方案,将各部队士兵进出口进行“对接”,让全军士兵能够在军内自由流动,当然,这仅仅是士兵,如果要成为军官,则必须走军校一条路,但军校生也采用了这套“兵王”系统,他们的军事素质与身体素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也进不了军校,最终当不了军官。当然,考军校的“兵王”标准定得比较低罢了,但即便再低,这个180分的标准也属于“三等中品”了,低于180分,则是想都不要想。</p>
除了军事素质外,部队的装备也得到了改善与强化,除了前面谈到的一些内容外,“七种武器”在1940年底前已经全面列装部队。</p>
其中,独立装甲集团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共计9个师,已经全面换装为“T-48”重型战车,每个师装备数量为480辆;而中原方面军、北方方面军和西北三个方面军下属的每个集团军,则装备了一个由216辆“T-36”重型战车独立装甲旅以取代原来的“T-24”战车;而首都方面军、南方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因为其作战区域主要在南方丛林地区以及海岛作战,其各集团军的独立装甲旅则依然保持“T-24”,数量依然是216辆。</p>
39式榴弹枪,则在每个排成立一个榴弹枪班,配备4支39式榴弹枪;39式突击**、39式重型**、39式88mm高射炮、39式**、39式连弩等都按规定进行了列装。</p>
至于39式突击**与39式**,在武爱华最初的想法中,是南方各集团军普通士兵列装39式**,而北方各集团军则列装39式突击**,但后来在征求意见时,南方各集团军也要求主要列装39式突击**,其理由是即便在南方丛林里,39式突击**使用不方便的时候也非常少。</p>
自然,武爱华是一个听得进不同意见的人,再说,作为后世特种兵的武爱华也知道,丛林中使用突击**所受影响并不大。</p>
炮兵方面,在组建三个炮兵集团军时,已经调整到位,没有再加强的必要。作为炮兵集团军下属的炮兵师,230mm重炮,已经是战场上能够机动的最大口径火炮了,口径再大的,则只能作为固定火力点,譬如岸炮什么的。</p>
装备方面的最后一个变化,是在每个集团军中,组建了一个直属“武装直升机空降团”。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武装直升机空降团”与“独立第3集团军”即“K集团军”是完全不一样的,K集团军,作为空降集团军,其作战任务是中远程空降作战,空降时要使用降落伞,主要用于战略攻击;而“武装直升机空降团”的作战任务则是战场支援,是近距离作战,空降方式则是从直升机上顺着绳子滑下来,其性质为战术打击。</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这个团的编制比较特别,它下面有4个营,分别叫“攻击营”、“空降1营”、“空降2营”、“辎重营”等。</p>
攻击营装备36架“猎鹰1A”攻击型武装直升机,每架直升机装备有1挺改进型班用机枪,1门82mm无坐力炮,至于弹药,在直升机燃油足够支撑升空期间,完全可以管够,因为这款机型的载弹量有3.8吨。</p>
空降营装备的36架是“猎鹰1C”运输型直升机,,一次性可将432名士兵空降到半径为250公里以内的任何地点进行战斗;假如另外一个空降营负责运输装备的话,这个“武装直升机空降团”的战斗力就相当剽悍了,因为只要装备到位,这432名士兵在关键时刻将会成为敌人的噩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