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南下巴蜀(第3/3页)
作品:《灭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基本与世隔绝,如果没有战争和赋税,简直就是世外桃源。</p>
但天命军进入陇南,必须对当地的百姓征税,以维持府县的正常运转。</p>
对当地的百姓来说,他们自给自足,原本没招谁惹谁,却要向官府缴纳赋税,但交了赋税之后,官府也是由着他们自生自灭。</p>
纳了税却感受不到温暖,百姓会对官府有好感?</p>
官府与天命军对他们提供军事保护,但他们感受不到,除非外敌入侵就发生在眼前……真要到了这种时候,后悔恐怕也来不及了。</p>
难怪大明的百姓没有“国家感”!</p>
除了皇上“家天下”的思想外,百姓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的一员,至少他们没有感受到。</p>
鞑子入塞,每次都掳掠大量的百姓出关,朝廷却是无动于衷,也可以说明,朝廷对“**民”是如何的蔑视!</p>
让官府加强宣传,似乎也不现实,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没有利益,谁会相信空头支票?</p>
推广天主教、修筑道路……</p>
似乎也行不通,天主教可以增加民族凝聚力,但不能完全代替国家认同感,而在山区修筑道路,不但技术难度大,成本也高,以天命都督府现在的状况,很难投入巨资,向人口极少的山谷中修路。</p>
暂时只能这么过着,等华夏兴起、经济实力强大的时候,再做这方面的考虑,现在需要集中精力做的,还是军队,先打下江山再说。</p>
李自成只是叮嘱申司文,以陇南府为中心,勘测通往各县的道路,这是府县道路,哪怕道路拐点弯,也要将一些人口比较集中的大镇带上。</p>
当晚,大军并没有入城,只在城外驻扎,申司文替李自成接风,却被李自成拒绝了,说是战斗尚未进行,等凯旋回来的时候,如果路过陇南,再去城中做客。</p>
李自成赶到武都县的时候,宋文部又前行了一段,在白水江的下游,两部方才汇合,八千多士兵,沿着白水江继续前行。</p>
如果论行军速度,骑兵比步兵快得多,但李自成考虑到,此处全是山间小道,骑兵根本施展不开,如果要夺取关隘,步兵更为合适,所以步兵反而行在前面,骑兵除了派出游骑探路,主力却是跟在步兵的后面,并且向两侧靠山的方向展开搜索。</p>
白水江接近与嘉陵江合流的时候,又名蕸萌水,道路转为西岸,大军便在此处渡过白水江,继续沿着江边道路南下。</p>
蕸萌水已经是四川的地界了,因为都是狭窄谷道,并无多少百姓,虽然无法掩藏大军的行踪,但一路过来,并没有明军驻扎,天命军尚无遇到阻击。</p>
大军沿着蕸萌水,一路长驱直入,渡过青川溪,便逼近蕸萌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