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求学(第2/3页)

作品:《逆水行周

西阳城原本较为狭小,后来东侧扩出新城名为东城,只是定居的百姓越来越多,加上总管府治所要移驻西阳城,于是在原先的东、西城北侧,再度扩出新城。</p>

故而如今西阳城分为南北城,南城又分为东西两端,即便如此,西阳城如今也挤得满满当当,毕竟总管府一众官衙占地也不会小,搬来的吏员及其家眷也不是个小数目。</p>

“曾闻邾国公将巴州...黄州治理得百业兴旺,聚拢许多百姓,如今正是闻名不如一见。”</p>

孔颖达感叹着,不久后顺利入城,来到老仆事先租下的院子,卸下行装后抓紧时间梳洗,换了身衣裳,随即赶往州学,面见州博士刘焯。</p>

黄州州学有许多先生,也有几名州博士,但求学之人都是奔着刘焯来的,孔颖达也不例外,相传这位比较“讲究”,所以该有的礼数一点可都不能少。</p>

州学位于西阳旧城,也就是所说的南城西端,距离住处不是很远,孔颖达很快便来到州学正门附近,下了车后整了整衣裳,步行向大门走去。</p>

刚一进门,却见前方立了一个雕像,峨冠博带似乎是个大儒,真奇怪间却见抬头匾额上书“先师尼父”四个烫金大字,孔颖达赶紧再整了整衣裳,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p>

“这位兄台,行如此大礼,莫非是先师后裔?”</p>

孔颖达转头一看,却是一名年纪相仿的年轻郎君,面若冠玉仪表堂堂,身着样式有些怪异的蓝色衣服,他抬手行礼自报家门:“在下信都孔颖达,为先师后人。”</p>

“果然如此,在下兰陵萧瑀。”</p>

“兰陵萧氏?听兄台口音,莫非是梁国江陵...”</p>

“正是,孔兄是来拜见刘博士的么?”</p>

萧瑀把话含糊转了过去,他如今是来求学,不是来摆场面的。</p>

“正是,不知萧兄?”</p>

“同往,同往!”</p>

两人一见如故,在州学杂役指导下,先是登记了孔颖达的名讳,**“入学手续”,然后向着刘焯刘博士的讲堂走去。</p>

一路走一路聊,两位不过十一二岁年纪,言谈间却文绉绉,如同小大人。</p>

萧瑀年方十一,比孔颖达小一岁,不过他似乎对州学情况颇为了解,所以开始热心介绍起来。</p>

“孔兄此来可曾带有书籍?从河北到此千里之遥想来带得不多,没带也不要紧,州学有图书馆,以小弟看来,藏书量已经足够了。”</p>

“图书馆?莫非是供人翻阅书籍的藏书馆?”</p>

“正是,州学学生均可在图书馆看书,游学士子登记后亦可,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可借阅书籍,午间不中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