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章下套(第3/3页)
作品:《逆水行周》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走完这两个步骤,朝廷实际上占了“一兑三”的便宜,即用一份铜,兑换民间人士(商贾)手中的三份铜。</p>
第三,民间人士在广陵用“金银陌”买白银。</p>
一枚金银陌的重量和“明德通宝”相近,含铜不超过二铢,十枚“金银陌”,含铜不超过二十铢。</p>
十枚“金银陌”面值一千文,能买一两白银。</p>
这白银若是以五铢钱(好钱)来买,也是一千文,其中至少含铜四千五百铢。</p>
换而言之,借助新币制和白银交易所,朝廷用二十份铜,兑换民间人士手中的四千五百份铜,是一比二百二十五的兑换比例。</p>
换成币制,那就是发行了“一当二百二”的大钱。</p>
直接发行“一当二百二”的大钱,宇文温会被天下百姓咒骂不得好死,而这样的大钱寿命势必会很短,活不过几年。</p>
但换个形式弄出来,宇文温不但不会被人咒骂不得好死,“金银陌”还会供不应求,因为白银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强了。</p>
宇文温向儿子透露过朝廷要靠“金银陌”来盈利,现在他介绍的就是如何下套,套有钱人。</p>
听到这里,宇文仨兄弟好像听懂了,又好像听不懂,</p>
听得懂的部分,是朝廷(父亲)用白银交易做诱饵,下明套,让有钱人为了买白银,想办法兑换“明德通宝”,再用“明德通宝”兑换“金银陌”,心甘情愿被朝廷(父亲)占便宜。</p>
这就是阳谋,堂堂正正的下套,等着“猎物”心甘情愿往里钻。</p>
听不懂的部分有很多,最大的疑问就是:每年一百万两白银,无非是引诱商贾兑换面值一百万贯的‘金银陌’,这也没多少呀?</p>
每年一百余万两白银放在国库里,总比拿去卖好吧?</p>
朝廷每年都有一百余万两白银入帐,大家对朝廷的信心都会强不少。</p>
信心可是千金难买,朝廷手里有大量白银就能让大家对朝廷有信心,结果有人却要把这白银拿去卖钱,是不是脑子有...呃....</p>
儿子不可以说父亲的不是,仨兄弟对于父亲以白银为诱饵下套的做法感到难以理解,却不可能说出来,只能腹诽。</p>
宇文温能猜出来儿子想什么,然而他构思中的奥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p>
看着儿子们,宇文温微微一笑:“你们呐,还是图样...太年轻了,今日到此为止,其中奥妙,日后慢慢琢磨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