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9章是,或不是(第2/3页)
作品:《逆水行周》是不是不需要朝廷修路搭桥,改善民生?不需要兴修水利、抗洪救灾、赈济灾民?不需要操练军队,清剿贼寇、抵御外敌?</p>
是不是说父母官可以不理事务,不体恤治下百姓生活疾苦?不用劝课农桑,不用教化百姓?</p>
是不是朝廷应该罢铜钱,好让大家把铜都用来铸造佛像以示虔诚礼佛之心?</p>
各种发难,不离一个意思:既然今世已注定,那么朝廷就不需要存在了?</p>
一连串的问题后,傅奕来了个总结:这些问题,你们只需回答“是”或“不是”。</p>
提问者一开场就把话题扯到这种地步,在场高僧还有信佛的官员,谁敢直接说“是”?</p>
首先那些信佛的官员不敢这么回答,不然就是逆臣;其次,那些高僧也不敢这么回答,否则就是妖僧。</p>
所以,他们众口一致说朝廷行仁政是积德,和佛祖普度世人的做法类似。</p>
天子勤政爱民是积德,父母官爱民如子是积德,官军保护百姓是积德,官府兴修水利、铺路搭桥、赡养孤老同样是积德。</p>
只有今生积德,才有好来世。</p>
所以,答案当然为“不是”。</p>
面对回答,主张罢佛的官员又问:天子要勤政爱民,父母官爱民如子,官军保护百姓,官府兴修水利、铺路搭桥、赡养孤老,是否该征收租庸调和商税、矿税?</p>
只能回答“是”或“不是”。</p>
很明显,高僧们只能说(选)“是”。</p>
于是第三个问题出来了:僧尼不缴纳租(田租)调(户调),不服劳役又不缴纳免役钱(身庸),算不算是皇朝子民?</p>
答案同样只为“是”或“不是”之一。</p>
没人敢说“不是”,然而,回答“是”之后,傅奕等人的嘲讽来了:</p>
这些人不缴纳租庸调、商税、杂税,不服劳役、兵役,有何资格和守法百姓相提并论?有何资格享受官府的庇护、官军的保护?</p>
免(减)租庸调、劳役,必须是规定品级以上官员才享有的特权,当然还有科举中选的读书人(按减免优待制度实行),立下军功的将士。</p>
僧尼不事生产,不缴纳租庸调、服劳役,不服兵役上阵打仗,不为天子分忧,凭什么享受这种待遇?</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