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前往颍川,寻访贤才(第1/3页)
作品:《三国之召唤称雄》袁绍牵着西凉战马,正在考虑着下一步该怎么走,对了,反正离得近不如去趟颍川,那里人杰地灵。</p>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袁绍,赶忙翻身上马道:“走,我们去一趟颍川。”</p>
许褚和典韦面面相视,主公今日是怎么了?但也不敢多问。</p>
颍川郡土地肥沃,水流充沛,人口密集,下辖县城十七座,拥有百姓八十万人。</p>
颍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正史记载,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就曾经把都城定在颍川郡境内,当时的名字叫做阳翟。</p>
而且颍川人杰地灵,能者辈出,大禹、夏启等夏朝的开国皇帝就是土生土长的颖川人,其他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迭出不穷,三国之前的重量级人物就有韩非、吕不韦、张良、晁错,三国之后有吴道子、褚遂良等文豪大家,而三国本土的颍川历史人物更是如同过江之鲫,不胜枚举。</p>
郭嘉、荀彧、荀攸等人都是曹魏的中流砥柱,而徐庶、钟繇、陈群、等人也都是一时翘楚,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曹孟德没有颍川贤才的辅佐,怎么可能当上曹丞相?甚至是当朝魏王?</p>
日落时分,众人终于赶到了颖川,袁绍三人先找了间客栈住下,吃完晚饭休息一下,打算明天再去书院拜访。</p>
晚饭过后,袁绍向客栈掌柜的打听了一下关于颖川书院的事情,通过掌柜的介绍,原来这颖川书院是当地大户荀家和陈家共同出钱办的,书院现在的院长是荀式八龙之一的荀靖,书院中的老师多为当世名师大儒,比较出名的有郑玄和陈纪几人,所授课程五花八门,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皆有涉猎,而且老师授课的方式亦很随意,主要是以老师和学生问答的方式进行,因此当地甚至整个豫州的大家族子弟,多在颖川书院学习,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寒门子弟,确有真才实学的,书院也不收学费,免费收留。</p>
翌日,清晨拂晓时分。</p>
袁绍穿戴整齐,牵着西凉战马和许.典二将一同前往颍川书院。</p>
抵达书院,袁绍先让许褚递上拜帖,随即打量书院起来。</p>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副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p>
上面用隶书写着四个大字:颍川书院,落款:荀慈明。字体苍劲有力,红与黑相映衬,红如鲜血,黑如星辰,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