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董太皇太后被废(第2/3页)

作品:《三国之召唤称雄

袁绍刚一回到府中,管家福伯便小跑而来,在袁绍耳边说道:“大少爷,老爷找你,就在书房。”</p>

“好,我知道了。我马上就来。”袁绍点了点头道。</p>

“典韦,你马上去早就奉孝和曼成到我书房议事。”边朝袁愧的房走去,袁绍便对身后的典韦吩咐着。</p>

“俺这就去,请主公稍后。”典韦说罢,便小跑着不见踪影。</p>

袁愧书房。</p>

茶香四溢,袁愧正闭目养神,袁绍的脚步声传来,袁愧缓缓睁开双眸道:“本初,坐吧。”</p>

“谢叔父。”袁绍先是对着袁愧作了一揖,随即坐下。</p>

“今日朝会,你…还是太过冲动了。”袁愧把袁绍从头到脚的看了一眼,话里有话的说。</p>

“叔父您是在担心袁府上下的安全?还请叔父放心,一旦发生动乱,我必保叔父安危。”袁绍立马便明白袁愧的话外音。</p>

袁愧眉头微皱,沉吟许久才开口:“洛阳是个死地,我已经安排好,择日让公路前往汝阳老家。本初你…何时离开?”</p>

“是嘛,等到…应该离开的时候,我自会离开。”袁绍心生警觉,他的到来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对于这些他无能为力,但袁绍相信一件事,富贵险中求。</p>

“本初啊,**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很复杂,你能明白吗?”袁愧苦口婆心的劝解着。</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叔父,乱世以至,当以性命为上。”袁绍虽然听不懂袁愧的话,但他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说白了,他是个惜命之人。</p>

“…好吧,其他的我也不想多说,回去问问的你的谋士就清楚了。”袁愧长叹了口气,对袁绍下了逐客令。</p>

“还请叔父保重身体,您是袁家的顶梁柱。本初先行告退。”袁绍对着袁愧鞠躬说道。</p>

“回去好好想想。”</p>

渤海郡,南皮城。</p>

太守府邸,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杜畿一脸兴奋的摸样,把手中的竹简放在房乔的案几上,兴高采烈的说:“找到了,先生,终于找到了,他们就在常山郡。”</p>

房玄龄放下手中的竹简,一脸的淡然自若:“是嘛!河北颜家,冀州有名望的士族。”</p>

杜畿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河北颜家有一庶出子弟,姓颜名良。据传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p>

房乔沉思片刻,对着杜畿说:“这样吧,你持我的印绶去一趟郊外军营,跟天德说我向他借两个人。”</p>

“何人?”杜畿疑惑道。</p>

“常山赵子龙,东莱太史慈。”房乔一字一句的说着。</p>

“此二人竟如此得先生看重?”杜畿通过这些时日对房玄龄的了解,丞相之才,国家栋梁也不为过。现在竟然有武将能入得来房乔的法眼?可以说杜畿的好奇心被勾了出来。</p>

“赵子龙此人气度沉稳,遇事冷静,最重要的是赵子龙能善于思考,只要稍加培养就是一员名将。而太史慈生性至孝,善于骑(射),武艺高强,而且我曾经与太史慈的母亲长谈过,太史慈胸有大志。此二人皆当世良才,我当为主公培养。”房乔缓缓而谈。</p>

房乔继续说:“况且最近我军的动作很大,冀州牧韩馥已经开始警惕起来,在中山和常山两郡的交界处,布置了兵马,不得不防啊。”</p>

“先生深谋远虑,如留侯在世,伯侯佩服。”说罢,杜畿转身离去。</p>

回到书房的袁绍,发现人已经到齐,便走到主位坐定。</p>

“主公,今日朝会依我看…”说到这里,郭嘉摇了摇头,意思很明显。</p>

“知我者,郭奉孝也。”袁绍伸出右手食指指向郭嘉,笑着回答。</p>

“好了,先不说这个,曼成啊,今日有没有伤着啊?”袁绍问话的方式很有技巧,第一句话不是想着其他事情,而是关心下属的安危。</p>

“多谢主公关怀,末将无事。今日带兵前去上军校尉部,虽然有蹇硕的死忠的阻挠,但末将一连杀了三名军侯,五名屯长之后,终于把反对者给镇压下来。”</p>

“士兵们可有损伤?”袁绍又问李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