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剑啸千山如雪(第3/3页)

作品:《仙风剑雨录

一时间她愤恨难平,竟对张狂云的境遇,有些嫉妒吃醋。</p>

不过她很快便哑然失笑,轻声自语道:“我为什么要生气?这是好事呀。就怕他触动不了古经的灵机,否则我日后也无法借助他,来破解本公主身体的窘况。”</p>

“再者说了,看得出来,这少年在门派中地位低下,处境艰难。如果能通过这练就神功,那还不很快出头?”</p>

“那样我就能跟着水涨船高,跟着他接近玄灵宗的核心,探知人族道门的更多机密了。”</p>

想到这里,当她再重新窥伺张狂云时,就换了一副截然相反的心态。她开始暗中替少年鼓劲加油,生怕他寸功不进。</p>

也就恰在她换了心态,重新观望时,张狂云忽然“咄”的一声,双指一骈,腰间佩剑倏然出鞘,就如一条游龙环绕在身前。</p>

往日的少年,虽然狠下苦功,也只能超短距离、超短时间的御剑;但今日神思一动,利剑便应声飞舞,在身前盘旋飞绕,一时并不落下来。</p>

要知道以往这种时候,勉强御剑而起,心情会很紧张地希望它不要掉下来。但很快,还是就掉下来,“当啷”一声落地翻滚,还要自己追着去捡,十分狼狈。</p>

但今日这时,虽然张狂云不知道自己怎么知道的,却有一种莫名的自信,看着剑器映着天上的明月,在面前如一条银龙般浮空闪动,就是不担心它会很快掉下来。</p>

“疾!”张狂云又是一声大喝,神随意动,默念师门御剑咒语,想让飞剑斩向不远处那棵石壁间的小松树。</p>

这一次,并没有像刚才那样成功;钢剑才飞了一小段距离,便去势已尽,“当啷”一声落在地上,滚了两滚。</p>

见得如此,张狂云也是追了过去,弯腰去捡,但心情却和往日任何一次捡剑,心情都大不同。</p>

“有风雷之声!有风雷之声!”</p>

拾剑时,他在心中狂喊,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p>

原来他刚才看到,在明月光中,自己的钢剑虽然只是飞出一小段距离,但破空之时竟似虎啸龙吟,又好像引动九霄雷电,声势极为不凡。</p>

这种声势,他以往可只在玄灵宗中,少数前辈长老们御剑时看见过!</p>

像和他理论上同辈的那些玄灵弟子们,就算他们普遍比自己优秀得多,但刚才那种御剑气势,他也只在寥寥几人那里见过。</p>

比如他们这一辈的大师兄,也就是掌门朗苍子的得意弟子、第一大宗堂玄宗堂的副堂主,孟惊鸿,御剑之时就有这样的风雷之威。</p>

说实话,张狂云再是自求上进,也会服气高人。他知道自己离大师兄的距离,不亚于天壤之别。</p>

正因如此,虽然他只是一次半途而废不成功的御剑,当他看到所御之剑,竟有大师兄孟惊鸿那样的声势时,他简直欣喜若狂了!</p>

他大受鼓舞,又去继续翻动《伏羲经》,往下翻页,没想到这时候,原本灵异流动的光辉,却黯然消失了。</p>

光辉消失,他想凝目去辨认页面上繁复的徽纹和文字,却发现,自己对它们一无所知。</p>

“怎么回事?”忽临困境,张狂云刚开始很是沮丧,但很快便豁然开朗。</p>

“哈哈,我知道了!”在月下他手舞足蹈,“这应是神书有灵,想让我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好,好!”</p>

他把伏羲经放好在石桌上,然后起身恭恭敬敬地一拜,口中念念有词道:“书兄,书兄,我明白了你的心意。那今晚便到此为止,咱不急,不急,明晚再来看。”</p>

祷祝已毕,他看向《伏羲经》,却见古老的经书上还真是华光一闪,竟像是在回应他一样。</p>

刚才的光辉流动中,张狂云已在某种程度上,和这古老的经书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因此看到这最后一闪的华光,他心中立即了然开悟:“经书兄认同了我的猜测,欲速则不达,明晚再来吧!”</p>

这般想时,他喜滋滋地把《伏羲经》重新收回到怀中。</p>

恰在这时,也不知是否神物现世、天地有所感应,原本只是正常亮度的那轮天顶明月,忽然间光华大盛,明灿灿的月华洒向千岩万壑,将方圆两千多里的雄大山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p>

见天月大放光明,千山如披白雪,张狂云受到感染,忍不住放声长啸。</p>

那啸声,如风如潮,震山荡谷,畅快淋漓,一扫往日的烦闷愁绪,竟让厢房窗棱后**的少女,一时间也忍不住心动神摇。</p>

这时又有林间猿猴被啸音所动,跟着引颈鸣啼,一时间近壑远山,猿鸣次第,久久不绝!</p>

正是:</p>

九嶷山上乐游仙,剑雨仙风原少年。</p>

狂歌明月三千里,醉饮江天二百年。</p>

曾入东海仙人梦,笑看风涛祖龙潜。</p>

命里桃花疏芳影,一气清澄绕九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