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那一夜诗剑风流(第3/3页)
作品:《仙风剑雨录》目送白冰岚远去,张狂云立即双手一拍,清声入云般叫道:“诸位临安余杭贵客,今日某来杭州,正为会钱塘雅士豪杰。”</p>
“某虽不才,吟诗无绪,但自友处,得两首小诗,当与诸君共听。”</p>
“某乃潇湘粗人,吟诗无以丝竹为乐,便用剑舞虎啸龙吟之音,衬托诗情!”</p>
一听此言,院中之人轰然叫好,全都高声喝彩,让张狂云赶紧一逞技艺。</p>
说实话,自古吴越多文豪,他们对潇湘之人的诗情如何,并不如何看好,但一听张狂云要舞剑,那却是十分热切盼望的。</p>
就在众人翘首盼望中,院中红烛,忽然齐齐熄灭;黑暗之中,众人仿佛生出一种错觉,看到头顶的明月光辉,好像全都笼罩到那白衣少年身上,将他衬托得无比潇洒出尘。</p>
也没看到他捏什么剑诀,那剑舞便开始了。</p>
钱塘之人也是见多识广,但总觉得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的舞剑。</p>
明月光里,少年身姿跳跃飞腾,忽如龙腾在天,转眼猛虎伏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身形飘忽如仙。</p>
而剑舞如轮,有时在手,有时又脱手飞出,在身前身后飞洒清光一片。</p>
这时在众人的眼中,就好像天顶有一轮明月,地上又有一轮明月,还光影迷幻,演尽了阴晴圆缺。</p>
如果说幻如月轮,寻常的剑舞高手,或能模拟,但这潇湘少年奇就奇在,舞剑破空之时,那剑鸣之音竟似虎啸龙吟,又好像引动九霄雷电,声势极为不凡。</p>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p>
没人知道,如此剑舞,来自于上古奇书,《伏羲经》。</p>
就这点而言,少年的舞剑,已超越了世间所有以剑舞为生之人。</p>
当剑舞过了一轮,剑器的清光开始如夏夜流萤般挥洒之时,张狂云的口中,忽然吟诵一诗,应和着剑舞的节奏,带着长剑破空的风雷之音,无比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p>
“红兰吐艳斗夭桃,</p>
自喜寻芳数已遭。</p>
珠珮鹊桥从此断,</p>
遥天空恨碧云高。”</p>
一诗已毕,待剑光流转如龙,紧接着另一首又借着矫夭的剑势,如长江大河般灌入众人耳中:</p>
“星斗初回更漏阑,</p>
欲言难绪泪阑干。</p>
从兹便结千年恨,</p>
无计重寻五夜欢。”</p>
听得这等剑歌,不少人依旧沉浸在世间罕见的剑舞之中,如痴如醉。</p>
不过也有不少文学之士,听清张狂云剑舞吟出的诗句,却是心中疑惑:</p>
“奇怪,这剑势如龙,又高吟如雷,怎么想都应是豪放诗句;但听他刚才所吟,分明就是两首闺怨诗,还是女子被抛弃的那种,这是怎么回事?”</p>
在这些疑惑之人中,有少数有心人,忽然心生一种预感:“今夜迥然而异的吟诗,恐怕并不简单。这个剑舞不凡的潇湘少年,恐怕项庄舞剑,别有所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