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智祥学医(第1/3页)

作品:《前程夙愿

嘉定府的商业街很是繁盛,城内店铺林立,有“有粮店、饭铺、糕点铺、杂货铺、布店、酒楼、钱庄、糕点铺、酒铺、布店、裁缝铺、中药铺、香料铺、蜡烛铺、金店、当铺、佛具店、刻书铺、古玩铺、屠宰巷、菜市口、各类商铺等等,有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都去那里打工学手艺,日后慢慢熬成了师傅,生活也就有了保障。</p>

罗氏族里有人介绍说府城里最大的医馆“久真堂”正在招收学徒,智祥可以去试试。老罗夫妇也认为学医很好,将来做一名郎中,起码生活不愁。</p>

这一日,老罗夫妇带着智祥一同进城卖菜,顺便带儿子去医馆面试。</p>

嘉定府城西南门是富人区,包括府衙、兵备道署、科举试院和文武庙都在这一带,而普通民宅和各色手工业匠人以及小商贩则聚居东北门附近。</p>

老罗一家三口背着竹篓从南门进城,街道两侧商铺鳞次栉比,人流熙熙攘攘,十分的热闹。</p>

医馆坐落于府城西街,朱红色的大门,屋檐下嵌一块“久真堂”横匾。据说这家医馆的创始人名叫黄元御,深受皇帝器重,年过四旬,出身名门书第世家,医术极好,人称“四川第一道医”。御赐亲书:“妙悟歧黄”。</p>

久真堂在全四川开有多家分店,是皇帝为了平定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而组建的国医馆,其正堂之上悬挂着东汉名医张仲景的画像,楹联上书:治人之术广济世,伤寒大论独擎天。两侧通壁满是木橱药斗,珍稀药材极多,是府城内最大的医馆。</p>

“这孩子是来面试学徒的么?”柜台后的账房先生望了一眼老罗,问瑛娘道。</p>

“是的。”瑛娘小心回答。</p>

那人仔细的打量着智祥,然后点点头说:“押金带来了么?”</p>

“什么?”瑛娘不解的问道。</p>

“凡进久真堂国医馆做学徒者,需付押金纹银二十两,这是行规。”</p>

瑛娘一听傻了眼,即使不吃不喝卖一年菜,也积攒不下来二十两银子啊。</p>

三人垂头丧气的出了久真堂,学医不成,看来只有让儿子去城北杂货铺那边学点小手艺了。</p>

在“久真堂”的斜对面,街角处有一间不起眼儿的小药铺,斑驳的青砖墙,屋顶生有几簇杂草,屋檐下铁环连缀吊着个木鱼形药幌子,门楣上挂块脏兮兮的小匾额,上面写着“道岐医馆”。</p>

“娘,对面那家好像也是医馆。”智祥指向那间小药铺。</p>

“唉,娘没有那么多的押金。”瑛娘叹了口气。</p>

老罗拄着木棍,盲眼望向对面,轻声说:“他娘,去看看吧,幸许那边要的押金少。”</p>

“好吧。”瑛娘望着智祥苦笑了一下,搀扶着老莫走了过去。</p>

进得门来,迎面墙壁上嵌有一个神龛,供奉着一个面目慈祥的泥塑瘦老头,手中握着几株药草。两面书有楹联:书著千金,肘后灵通今古远;丹还九炼,壶中神化天地空。后来得知,那老头便是药王孙思邈。</p>

城里的药铺,大都是前厅药柜,后面为诊室,求医者先到里间诊病,开好方子后拿到外面来算账和取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