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医馆学医(第2/3页)
作品:《前程夙愿》城里的药铺,大都是前厅药柜,后面为诊室,求医者先到里间诊病,开好方子后拿到外面来算账和取药。</p>
“是来看病的么?”柜台后转出来一长衫老者,满脸的皱纹,精神状态颇好,一绺山羊胡子,说话时露出参差不齐的黄牙。</p>
“先生,您们这儿招不招学徒?”瑛娘小心翼翼的问道。</p>
“学徒?”老者愣了下神儿,打量着对方,然后缓缓说道,“我铺子里倒是缺个人手。”</p>
“您看这孩子行吗?”</p>
“嗯,身体还蛮结实的,可以试试。”老者目光落在智祥身上。</p>
“要收押金么?”瑛娘迟疑的问道。</p>
“要什么押金,”老者胡子一扬,不忿的说道,“对面那些所谓的国医馆招学徒才要银子,老夫只看人品,就是不收押金。”</p>
老罗夫妇一听大喜过望,连声道谢。</p>
“老夫赖道歧,这间医馆就是我开的,这孩子叫什么?”</p>
“罗智祥。”</p>
“叫他明天过来吧。”赖道岐爽快的答应了。</p>
当晚,瑛娘炒了几个菜,老罗还喝了几口烧酒,智祥在城里学医,全家人都很高兴。瑛娘百般嘱咐志祥,出门在外处处要听掌柜的话,用心学医,将来当个好郎中,生活就再也不愁了。</p>
第二天一早,智祥背着包袱进城,老罗夫妇俩一直送他到村口,瑛娘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禁不住落下泪来。</p>
在药铺做学徒,跟学别的手艺不同,有学“道医”和“生意”之分。如果学道医,须得先读几年《老子》、《易经》等道家经典,打好文化底子,在先生的指导下再去读医书,基础好才学得扎实,古谚云:“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便是这个道理。之后随先生侍诊,学习如何诊病、用方及开药,经过实践练达,若要出徒自己开诊,非下个十年八年的苦功不可。如果进药铺只是当作一门生意来学,则简单得多,但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学艺在个人”,全凭自己的悟性了。</p>
从这一天开始,智祥便正式开始了学医生涯。</p>
道岐医馆只有他们两个人,每日里除了侍奉赖道岐的日常起居、端茶倒夜壶以及洗菜烧饭刷碗等零碎杂务外,余下的时间才学习药铺的生意。</p>
药铺生意大致分为挑簸晾晒和切打团吊。</p>
凡购进的中草药材,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工。挑除杂质,簸出尘土和细小杂物,无须暴晒的,要风干和阴干。此外,一般药铺都按“配本”自行配制成药。具体说来,先用药刀和脚蹬铁碾子把整药轧碎,再打成水丸或团成蜜丸,最后蜜丸用蜡皮封严,称之为吊蜡皮。</p>
智祥干起活来细心麻利,上手很快,赖道岐十分满意。</p>
瑛娘进城卖菜的时候,时常会送一些新鲜蔬菜过来,顺便瞧一眼智祥,见儿子和赖道歧相处还融洽,也就放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