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洞天福地图(第2/3页)

作品:《前程夙愿

“不给图看就散了吧,报恩寺既无诚意,大伙又何苦在这儿瞎耗呢。”</p>

“就是嘛。”人们七嘴八舌抱怨起来。</p>

“了性大师,”这时窦容恂缓缓站起身来,面带微笑的说道,“本府素来喜爱渡闲禅师画作,不过却从未听你提起过《洞天福地图》,看来今日要一饱眼福了。”</p>

“既然窦大人也如此说,老衲若再坚持倒显得报国寺失礼了,诸位稍候,这就取图来。”了性只得吩咐下去。</p>

约莫半柱香时间,两位老僧捧着一幅古朴卷轴来到堂前,了性住持点头示意。</p>

卷轴缓缓展开……</p>

这是一幅两尺长的立轴画,画面自上而下泼了一长溜参差不齐的大墨点,似山非山,右侧一条蛇形晕迹,似水非水。一个太阳立于山顶上,山四侧云雾潦绕,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亭台楼阁矗立在其间,工笔描绘,倒很是细致。</p>

众人先是惊讶不已,随后俱大失所望。</p>

“这是渡闲禅师的画作?”有人提出质疑。</p>

“确是先师遗作。”了性住持道。</p>

“唉,这哪里是什么藏宝图嘛,分明就是普通的山水画。”络腮胡子垂头丧气的嘟囔着。</p>

白面儒生走上前来,细细端详一番,开口说道:“此幅水墨山水应该画的就是峨眉山景,东面天空太阳高悬。诸位再且看,从上而下共有九个墨点,正是对应峨眉九大奇景。自北而南分别是万佛顶,授道台,九老洞,十字洞,雷洞坪,三望坡,白云峡,轩辕桥,七宝台,洗象池,一个不少。这蛇形水晕,当是峨秀湖无疑。画中无题头落款,应是未完之作,渡闲禅师的传世墨宝,必署名‘明灯’二字。”</p>

知府窦容恂望着画卷沉思半晌,也道:“此画与渡闲禅师以往的泼墨山水画全然不同,峨眉峰景既不用披麻皴,也未见泥里拔钉鬼面皴,更无浓、重、淡、清、焦之别。尤其这山侧周围云雾缭绕恍若人间仙景,老禅师其意何在,着实令人费解啊。”</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杨先生不知何时钻到前头来了,双目放光的紧盯画卷,完全不见了以往的萎靡神情,令智祥大感意外。</p>

“老和尚一定是重病在身手脚无力,这画才半途而废的。”有人推测说。</p>

此刻堂内已是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莫衷一是。</p>

寺内响起了钟声,了性住持向大家说道:“本寺已到过斋时间,请诸位施主随老衲前往斋堂。”</p>

智祥摸了摸肚子,也觉得饿了,于是悄悄地溜出了寺院。</p>

此刻,山峰之上冷风徐徐袭来,令人感到一丝寒意。</p>

次日在课堂上,杨先生又恢复了一脸的倦容。智祥心不在焉的寻思着,平时老爱闭着眼睛打瞌睡,凡事不关心的杨先生为什么对那首古怪的偈语和《洞天福地图》如此感兴趣呢,难道他也相信真隐藏有什么宝藏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