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管仲?(第2/3页)
作品:《三国辅助系统》张灵不禁感叹这泰山县还真是卧虎藏龙,人才济济。</p>
在交接货物的时候,张灵又灵机一动,向管仲打听本县能生产什么物资,同时又缺少什么物资。管仲有意巴结张灵,就据实讲了。</p>
商人们当然是知道市场的,知道了市场上需要什么,才方便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不然总是生产一些市场不需要的东西,岂不白费劳力?</p>
于是张灵当即决定与他合作。让那些犯人成立一个小作坊,专门负责制作管仲要求的商品,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手工艺品,来供给管仲的商铺。</p>
生产方向和销售渠道都有了,最后就是生产效率的问题了。张灵知道如果光让这些犯人免费干活的话,他们肯定不会太过努力,造成产量低下。</p>
对于这点,对经商毫无经验的张灵却知道如何解决。</p>
于是张灵询问管仲,像这样一个作坊正常的产量应该是多少,得到答案后就给犯人们制定了一个产量标准,凡是能够达到标准的,每天提供的粮食会增加。如果超额完成,则视超额量多少,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是在饭里多加些菜,或是睡觉的地方多铺些稻草,甚至可以是休息一天。至于没能够达到标准的,则视实际完成量多少给予相应惩罚:比如完成80%以上的,不予处理。仅完成一半的,减少粮食供给,完成不到一半的,没有粮食,只给水喝。完全不做的,晚上别睡觉了,挂城墙上。</p>
简单来说就是大棒加胡萝卜,好好工作有奖赏,消极怠工有惩罚。</p>
在标准制定之后的日子里,除了有几个新关进去的愣头青被挂了一次城墙外,其余人中只有少数人受过减少粮食供给的处理。剩下的都努力完成标准,超额完成的比例也越来越高。</p>
赵二对张灵如此会做生意,简直钦佩得不得了,捞钱捞到犯人头上也就罢了,还这么会经营,真是罕见。</p>
同时赵二也不由得羡慕起管仲了,居然就这么轻易地搭上了县尉大人的大船,以后管仲在生意场上,必然少不了县里的照顾,生意飞黄腾达是可以预见的。?</p>
嗯……看起来之前收他贿赂收得有点少,有空再去打打秋风好了。?</p>
监狱里的事安排好了后,就是下一项工作,巡视城防。?</p>
汉朝自县以上的行政区基本都有城墙,并驻有士兵。而乡间则另有宗族豪强们私筑的邬堡,所谓邬堡,就相当于西方的城堡,里面驻守着家族里的私兵。如果单论防御效果,这些邬堡反倒比县城的城墙还要好。因为县城的城墙几乎都是土墙,而邬堡则有不少砖石结构的。?</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黄巾之乱时,那些黄巾贼有时候宁可去攻打县城,也不去碰这些邬堡。除了邬堡防御力强外,里面驻守的私兵士气也比官兵要高昂得多。毕竟一边是守卫自己的家族,另一边是保护克扣自己粮饷的官老爷狗命,出力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p>
张灵走上城墙,先用环首刀敲了敲,又找来一柄锤子,让士兵用力砸了下,发觉这夯土城墙的防御力比想象中还是要好上一些的,至少不至于一下就碎。?</p>
想想也是,要是它真的毫无防御力的话,也就不会被当做城墙来用了。?</p>